受经济下行压力及稳健货币政策的影响,虽然临近季度末,但理财市场的季末效应明显“失灵”,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并没有因为季末节点而有所反弹,收益率持续下调。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整体环境影响,投资回报率减小,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仍会吸引大批稳健者投资。
年化预期收益直逼4%
3月中旬,家住市区日昇新城的林阿姨在两家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先后到期。资金到账后,恰逢第一季度末,林阿姨期待银行推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她打算做下一阶段的投资。走访了几家银行,林阿姨发现,目前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日不如一日,但作为养老资金,林阿姨也不敢拿这笔钱去投资股票等其他高风险产品,因此,林阿姨依然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
记者走访获悉,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下滑并没有因为季末窗口的到来而阻滞。记者对比了几家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和3月中旬相比,这些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处在下滑中。
以一家股份制银行推出的新客理财为例,24日开始销售,理财期限是202天,起点金额为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38%。在不久之前的17日,该行销售的同款产品,理财期限是189天,起点金额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8%。不难看出,月底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越长,而预期年化收益率比一周前却下降了0.1个百分点。
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国有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令人不满意。记者查看了一家国有银行28日在售的理财产品,近30多款理财产品中,只有6款产品的收益率达到4.00%及以上,半数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至4%之间。
据银率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周(3月19日-3月25日)共发行了825款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仅为4.01%,环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并直逼4%大关。数据显示,上周预期收益超过6%的银行理财产品仅有1款,超过5%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仅有17款。位于市区成功街的某国有银行人士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没有出现止跌反弹的迹象,季末效应未如约而至。
理财产品安全性受青睐
业内人士预估,在宏观经济没有改善的情形下,2016年货币政策仍将宽松,理财产品下行通道打开,预定收益率“3时代”可能成为新常态。不过,在央行尚未抛出进一步降息的重磅政策下,理财产品收益率进一步下滑的空间有限。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不断下滑,但整体投资市场中,其他投资方式的赚钱效应也在减弱,比如一年期基准利率从3%降至1.5%,多数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从5%以上跌至目前的3%,因此,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的下降也是必然。再加上各类金融风险事件爆发,投资者更看重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具有安全保障的银行理财成为稳健投资者的选择。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群体来看,中老年客户群体属于购买银行理财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保本”深入他们的观念中。即便银行理财收益下降,中老年客户群体仍会选择理财产品。另外,从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也符合市民理财规划的配置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与其他稳健投资方式相比,理财产品仍然有吸引力,建议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尽早下手。(南安商报记者 王小清)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