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将至,往常早已打得火热的揽储战至今却还未开火。记者了解到,进入最后一个月,银行理财收益率开始攀升的局面在今年没有出现,受多次降息影响,收益率反而一路下滑。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年底银行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年末翘尾效应可能低于投资者的期待。(本报记者 陈思源)
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1%
数据显示,过去一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1%,较上期下降0.1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收益率连续多周下滑,长期限产品的下降幅度更遥遥领先。
据普益财富上周银行理财周报数据显示,过去一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1%,较上期下降0.11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收益率连续多周下滑,长期限产品的下降幅度更遥遥领先。报告显示,上周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882款,其中1-3个月期理财产品440款,预期收益率为4.36%,较上期下降0.03个百分点;3-6个月期理财产品29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6%,较上期下降0.03个百分点;6-12个月期理财产品123款,平均收益率为4.58%,较上期下降0.07个百分点;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8%,较上期下降0.44个百分点。
长期限产品的发行量占比和收益率均难以满足投资者“锁定收益”的需求,被寄予期待的年底“特供”类高收益产品业也微乎其微。数据显示,上周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7款,市场占比仅为0.73%,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末,今年已有50款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另有媒体报道,9月份和10月份,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理财产品中,又有33款提前终止。从历史数据看,在2011年至2014年同期,出现提前终止的银行理财产品仅分别为33只、44只、55只和38只,都及不上今年的水平。“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高收益产品越来愈少见了。”长期关注理财市场的投资者方女士表示,“从2012年末到2015年的3年时间里,我的银行账户迅速增多,从国有大行到股份行再到本地城商行。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购买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
然而,进入2015年,银行存款及理财产品快速推入下行通道。如今,方女士面对较低的银行理财收益,已有意转投基金和债券产品。“尽管如此,在和其他资管产品的竞争中,银行理财在安全性的优势却逐渐凸显出来。”有业内人士坦言。
年末大幅度“翘尾”现象难现
11月中旬开始,理财产品收益跌幅收窄。但业内人士预计年底银行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年末翘尾效应可能低于投资者的期待。
事实上,理财产品收益逐渐步入寒冬,但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产品的开发也日渐成熟,投资者的银行账户逐渐扩容,从执着稳健的国有大行向产品丰富的股份行,以及收益拔尖的城商行靠拢,购买经历也由以往的从容选购变为如今的上线秒抢。“半年前,就奔着这里近6%的高收益产品才开通了银行账户。”在某城商行咨询理财业务的王先生向记者表示,“尽管这家银行的理财收益如今跌到了5%左右,但很多大行和股份行还不如这呢。”
随后,记者走访蓉城银行发现,目前理财产品与预期收益率最高水平仍为城商行,可以达到4.5%—5%的收益,而股份行以及国有大行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多在2.90%-4.50%之间。
此外,有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年底短期理财产品收益也略高于长期理财产品。“年末效应遇上IPO重启抽血,1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反弹。而银行从资金成本和利率风险角度考虑,倾向于提高短期产品的收益。”
该理财师还认为,11月中旬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跌幅收窄,有渐趋平稳之势,虽然由于年末效应以及IPO重启,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小幅反弹,但预计年底银行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年末翘尾效应可能低于投资者的期待。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览
发行银行 发行起始日 发行终止日 管理期 起始金额 预期年化收益率中信银行(601998,股吧)2015-12-07 2015-12-13 63.0天 5万元 4.48%交通银行2015-12-05 2015-12-10 46.0天 5万元 4.1%包商银行2015-12-03 2015-12-09 180.0天 5万元 4.1%广发银行2015-12-04 2015-12-10 33.0天 5万元 3.2%
过去一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1%,较上期下降0.1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年底银行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年末翘尾效应可能低于投资者的期待。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