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闽南网 > 财经 > 银行 > 银行新闻 > 正文

银行理财预期收益上涨 保本产品平均3.67%

2017-03-07 12:09 来源: 投资快报 分享到:

  ­近期不少市民发现,自己买的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不错,普益标准监测数据也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持续上涨,上周升至4.20%。《投资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理财产品收益上涨和当前市场资金面趋紧有关。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投资者必须理性看待银行推出的“预期收益率”看起来还不错的各种理财产品,因为这里面猫腻不少,夸大“最高收益率”已成为银行吸引消费者的普遍手段。

  ­银行理财收益上涨

  ­保本产品平均3.67%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自己买的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不错,以余额宝为例,从2月22日开始到3月4日,其七日年化收益率始终维持在3.643%以上,最高一度达到3.652%;普益标准监测数据也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持续上涨,上周升至4.20%。采访中了解到,理财产品收益上涨和当前市场资金面趋紧有关。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对于货币政策有收紧的信号,市场资金面逐渐趋紧,而主要投资于存款、回购、同业存单等标的的货币基金收益率也随着借款利率的提高而水涨船高。”

  ­“从之前一周开始,央行已连续多个工作日在公开市场进行了资金净回笼的操作,在近期流动性不算充裕,央行仍旧实施净回笼,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流动性及预期的紧张。”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丽君表示。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53家银行共发行了1553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18家,产品发行量增加36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较上期上升0.05个百分点。

  ­预期收益率仅仅是“预期”

  ­17家仅4家能说到做到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公布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评价结果,样本囊括了17家银行2016年上半年到期的627只产品。从调研结果来看,在预期收益率区间大于6%的8款产品中,6款实际收益率都倾向于最低收益率,17家银行中,仅有南洋商业银行、民生、兴业、渤海四家银行百分百达到了预期最高收益率。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在发布结果之际称夸大“最高收益率”成为银行吸引消费者的普遍手段,他表示,银行在设计产品时也应少玩点技术,多讲点良心,消保委将定期公布此类榜单,督促相关企业诚信经营,对消费者负责。

  ­有关专家指出,消费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与其仅仅关注预期收益率的高低,不如也花时间好好关注一下理财产品的真正投资属性。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银行理财,要知道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尊重一下市场规则,十分有必要。

  ­理性判断最重要

  ­2015年下半年以来,因股市的不确定性、房价的高企以及一线城市房产政策的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因银行信用背书而产生的稳定可信赖感重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但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往往疏于厘清后端投资标的,仅凭“预期收益率”作为挑选产品的核心指标。但事实上,所谓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指的是在这款产品的投资团队操作最好、对赌市场走向最成功、最走运的时候所收获的年化收益率,换言之,是一种极为小概率的收益可能。而在这种可能之外,自然就是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正常收益水平。

  ­因此,许多理财产品被推出时宣称的“高收益”,实际上可以视作为一种“画饼”。是否真正能够实现所承诺的“高收益”,不但取决于产品性质、背后挂钩的资产,也取决于市场时机。对投资者而言,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再作出选择,把“被动”理财变为“主动”理财,才能避免“被忽悠”的风险。

  ­(原标题:银行理财预期收益上涨 保本产品平均3.67%)

[ ] [ ]
分享到:
上一条: 商业银行多渠道扶持"双创"企业 为中国经济增添活力
到尾了;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点击排行
平安人寿泉州公司:执善心筑大业 活耀金改打造好服务 车辆一年出险四次或遭车险拒保 小事故自己处理更划算 节后迎车险理赔小高峰 拖延报案或遭拒赔 人保财险:产品丰富 服务能力大升级 大地保险开通“威马逊”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融入海西建设大局 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平安人寿:“平安福”再升级 保障多保额高 单独二胎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保监会: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不能报批产品 安盛推“中国好车主车险”掀起市场狂潮
本地贷款
搜索贷款一站式搜索各大银行正规贷款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679111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街沉洲路莲花大厦4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