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闫冰竹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多份提案,包括《关于稳步推进中小银行发展,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案》《关于进一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提案》等。
这些提案或把脉国家经济转型走向,或牵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或事关金融改革与创新,透过这些提案,让人感受到闫冰竹的宏观视野与金融韬略。围绕其中的内容,“两会”期间,闫冰竹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专访,通过提案点滴窥见一名政协委员对于国家经济转型的观察思考,分享其关于金融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支招”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
“扎实有效去产能”彰显了政府对于“去产能”的决心,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
在闫冰竹看来,本轮产能过剩涉及行业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化解难度大,必须同时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多措并举打好“去产能”攻坚战。
打好“去产能”攻坚战,需要政府推动和政策的支持。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方面,闫冰竹建议,首先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三是完善和规范价格政策,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
在改善金融服务方面,闫冰竹表示,依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基金的形式参与过剩产能兼并重组。同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产能过剩企业积极“走出去”,进一步通过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促进钢铁、玻璃、水泥等产能相对过剩、但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带动国内装备、技术、资本及劳务输出的同时,促进当地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在落后产能的另一端则是增加金融有效供给,发挥金融调节资源功能。“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充分激发金融体系竞争活力,扩大金融服务有效供给。”闫冰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金融领域中,总体的金融供给仍然不足。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有助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经济的创新创业活力,而且会通过‘鲇鱼效应’,激发金融市场活力,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闫冰竹说。
推动中小银行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银行在发挥信贷资源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已经迈出了步伐,中小企业纷纷走出国门。
闫冰竹深切的感受到,中小银行是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目前中小银行国际化发展步伐较慢,使得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金融支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有鉴于此,闫冰竹此次参会提交了《关于稳步推进中小银行发展,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案》。
闫冰竹建议,要扎实做好国别风险研究,加大对“一带一路”区域建设项目东道国政治局势、市场环境、政策法律、文化风俗、宗教情况调研的人力与资金投入,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保证风险研究的前瞻性,定期向参与境外项目的我国企业和银行发布区域风险提示,做好风险预警。
“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鼓励中小银行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建设。”是闫冰竹给出的实施路径:在金融“双向开放”的原则下,充分发挥中小银行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鼓励并允许规模较大、战略思路清晰、风控能力较强的中小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同时,优化中小银行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项目相关的业务审批机制,支持中小银行在政治局势稳定、总体风险较低国家开展国际业务。
同时,闫冰竹表示,建议多措并举,加大对中小银行国际化发展保障和扶持力度。比如完善国际性区域金融风险保障机制,完善对中小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补偿机制,对中小银行可采取定向降低外汇准备金或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适当降低中小银行外汇持有成本,鼓励中小银行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助力其海外分支机构发展壮大。
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献计献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绿色产业涌现出巨大的资金需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再次将“绿色金融”推到新高度。
事实上,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前,作为政协委员的闫冰竹就提交了《关于推进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促进国家经济转型的提案》,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献计献策。
在闫冰竹看来,要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法律和补偿机制。一方面,加强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建设。细化绿色项目评定标准,完善绿色项目界定方法。同时,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强制性,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完善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对积极开展绿色金融的商业银行,在税收和资本占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建立绿色信贷基金,承担一定比例的银行绿色信贷违约损失;健全绿色信贷的贴息机制和担保制度,降低绿色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
在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闫冰竹提出了三点具体实施路径:一是完善绿色金融相关信息平台。二是完善企业和项目的绿色评级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学习借鉴“赤道原则”,将企业和项目的环境效益纳入已有评级体系,建立科学、系统和统一的绿色评级体系。三是加快环境交易市场全面建设。在进一步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同时,推动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等其他环境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而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力度是绿色金融实施的重要落脚点。闫冰竹表示,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创新碳金融相关的绿色理财产品、碳项目收益债等投行类产品、清洁发展机制融资综合解决方案等新产品,同时推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同时,闫冰竹认为,要加强绿色金融产品抵质押担保方式创新。支持商业银行研发基于知识产权、用能权、排污权和节能收益等抵质押品的轻资产绿色信贷产品,降低绿色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引导商业银行探索专业的绿色信贷管理模式,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当简化绿色信贷审批流程,提高绿色信贷审批效率。
闫冰竹还建议,要拓宽绿色金融供给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成立专业化的绿色金融事业部,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专业从事绿色投资,通过项目融资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拓宽绿色产业的融资供给渠道。
(原标题:大力发展中小银行 助力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国家战略实施)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