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闽南网 > 财经 > 银行 > 银行新闻 > 正文

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近半数达标 银行理财经理建议谨慎参与

2017-06-20 19:14 来源: 证券日报 分享到: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年化预期收益率动辄10%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上去“高大上”,但要获得最高收益率则“有点难”,频频出现的到期收益率未达标的状况也让此类产品备受质疑。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甚至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银行普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回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了4.5%以上,部分中小银行已经达到5%。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型理财产品本身就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实现情况受市场以及产品本身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对挂钩标的金融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是结构型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风险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

  ­预期收益率虽美

  ­达标率却存“水分”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路突飞猛进,很多城商行的理财收益率已经逼近5%,个别产品甚至会超过5%。目前银行理财市场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多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比如上周收益率在5.5%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7款,结构性产品有26款,占比高达七成。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11269款,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652款,占比5.8%。在这6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427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65.5%,其中有203款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47.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5月份到期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平均到期收益率也是4%,也就是说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100%能拿到预期收益率;5月份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是4.32%,平均到期收益率是3.48%。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要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挂钩的对象是指数和现货价格,而挂钩股票、基金、利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则较少。另外,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部分来自于国有大行,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股份制银行,收益达标比比较低,到期收益率为预期最低收益率。比如有一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某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黄金)资产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挂钩对象为现货价格,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3%,预期最高收益率为 8.16%,到期收益率只有2.12%。

  ­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我行有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的预期收益率为2%-6%,但是到期实际收益率为3%,平均一年收益率大概为4%,它与股市行情有关。”

  ­在走访调查中,多位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实际达标率确实偏低,一般实现中间价格居多,并且收益计算方式复杂,收益率是一个区间,最低收益率很低,如0或1%,最高收益率很高,如10%甚至20%。总体来说,该类产品本金风险不大,但收益风险很大,所以适合有投资经验并且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购买。”

  ­理财经理表示

  ­谨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大厅挤满了人,理财产品的交易很火爆,很多产品不等募集期结束就已卖完。但是,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人却不多,并且额度也很充足。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投资者都不是很清楚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什么,其中部分投资者误以为结构性理财收益高、风险较低,因此亏损了部分资金。而且银行在宣传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往往吸引眼球的就是看上去“高大上”的最高收益率,但对于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却是只字不提。

  ­近些年来,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亏损,投资者维权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结构设计复杂,产品实际收益波动幅度较大,也成为投资者投诉的重点。大多分投资者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与银行给出的风险评价等级并不匹配。

  ­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甚至日渐艰难的原因,就是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收益结构,此类产品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挂钩标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这种复杂性可以表现为多个挂钩标的、多个观察期、多个障碍条件或触发条件。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体现,取而代之的是收益率区间,而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 

  ­普益财富研究员建议,结构型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进行,也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意识,在看到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也要看到最低预期收益率,两个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终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第三,不同的挂钩标的也影响着结构性产品最终的风险,投资者要有一定的与产品挂钩标的相关的投资经验。(证券日报记者 彭 妍)

[ ] [ ]
分享到:
上一条: 民营银行挖角传统银行 薪酬“秒杀”多数上市银行
到尾了;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点击排行
平安人寿泉州公司:执善心筑大业 活耀金改打造好服务 车辆一年出险四次或遭车险拒保 小事故自己处理更划算 节后迎车险理赔小高峰 拖延报案或遭拒赔 人保财险:产品丰富 服务能力大升级 大地保险开通“威马逊”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融入海西建设大局 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平安人寿:“平安福”再升级 保障多保额高 单独二胎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保监会: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不能报批产品 安盛推“中国好车主车险”掀起市场狂潮
本地贷款
搜索贷款一站式搜索各大银行正规贷款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