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闽南网 > 财经 > 银行 > 银行新闻 > 正文

同业存单“涨价” 银行揽储承压

2018-06-25 10:59 来源: 北京商报 分享到:

  又到资金面赶考的6月末,地方银行揽储压力仍相对明显。据中国货币网最新显示,截至最新一个交易日(6月22日),银行同业存单收益率较一个月前明显上涨,其中对应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同业存单到期收盘收益率AA+曲线,一个月期收益率已达到4.8%,比5月下旬高出1.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央行6月24日宣布年内第三次定向降准,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可以缓解银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从而缓解资金压力,降低银行负债端的成本。

  同业存单利率再抬头

  据中国货币网显示,6月22日,对应各类银行的同业存单收益率均已比一个月前有明显上涨。其中,对应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同业存单(AAA+)到期收盘收益率曲线,跨6月末时点的一个月期收益率达到4.18%,比5月下旬时的3.4%高出约0.8个百分点;对应股份制银行的同业存单(AAA)到期收盘收益率曲线,一个月期收益率为4.2%,比5月下旬高出0.75个百分点;对应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同业存单(AA+)到期收盘收益率曲线,一个月期收益率为4.8%,比5月下旬高出1.1个百分点。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赵卿表示,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上升,主要是5月以来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从上海清算所公布的清算结算与发行托管业务每日统计信息也可看出,5月同业存单发行量超过2万亿元,比4月高出6000多亿元。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仍然是同业存单的发行主力,负债端对同业负债的依赖度较高,同时国有大行也加大了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可以看出银行揽储压力确实较大。”赵卿进一步表示。

  地方银行竞相补“弹药”

  从银行类别来看,地方银行资金压力相对更大。在中国货币网的同业存单发行信息表中,截至6月22日,月内已发行同业存单接近2000只,据不完全统计,地方银行占比高达九成。从单个银行同业存单利率来看,例如贵州花溪农商行、山西长子农商行等地方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利率已经超过5%,而例如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同期发行的同业存单利率仅在4.2%左右。

  北京商报记者在对银行大额存单的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开启存款加息模式,江西银行、吉林银行、广东南粤银行等推出的大额存单产品利率已上浮至55%的顶格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一般而言,国有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对金融去杠杆政策的免疫能力要强于其他银行。而对负债不算稳定的中小银行来说,同业存单兼具“补充负债缺口”和“获取套利收益”双重功能,因此在中小行负债规模扩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负债压力有望缓解

  近日,银保监会联合央行进一步完善了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强化存款日均贡献考评,从根源上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释缓银行的揽储压力。

  6月24日,央行公布,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此前6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透露了这一信号。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政策支持方面看,在维持稳健中性总基调的基础上,货币政策边际放松。从1月的普惠金融降准,到4月的定向降准再到6月以来的逆回购以及MLF操作,可以看出政策边际上有放松的趋势,流动性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再到“合理充裕”。这体现出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较强,有利于应对外部的冲击,也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获得流动性的成本,增强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在赵卿看来,降准的本质还是释放流动性,可以缓解银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从而缓解资金压力,降低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文)

[ ] [ ]
分享到:
点击排行
平安人寿泉州公司:执善心筑大业 活耀金改打造好服务 车辆一年出险四次或遭车险拒保 小事故自己处理更划算 节后迎车险理赔小高峰 拖延报案或遭拒赔 人保财险:产品丰富 服务能力大升级 大地保险开通“威马逊”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融入海西建设大局 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平安人寿:“平安福”再升级 保障多保额高 单独二胎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保监会: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不能报批产品 安盛推“中国好车主车险”掀起市场狂潮
本地贷款
搜索贷款一站式搜索各大银行正规贷款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