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财险的经营状况,保费和净利润固然是重要指标,但反映各家财险公司主营业务经营质量,还是要看承保利润。
承保利润背后,体现的是公司对赔付、成本和费用的掌控能力。过去的一年里,哪些财险公司赔付高?哪些公司费用高?哪些公司成本高?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已披露年报的74家财险公司中梳理和估算出财险公司综合成本数据,以精确反映各家财险公司面貌。
过半公司综合成本率超100%
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是财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2019年虽然财险业重回承保盈利,但根据约70家财险公司的业务交流数据统计,这些公司去年全年承保利润仅2.15亿元,承保利润率仅有0.02%。这一数字虽然较2018年承保亏损有所好转,但“盈亏线”依然相当脆弱,凸显财险竞争激烈。
这些财险公司如何分得这2.15亿元承保蛋糕?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分析年报披露的核心指标,进而计算出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以此管窥该行业经营能力和竞争格局。
综合成本率包含公司运营、赔付等各项支出,由费用率和赔付率组成。该指标是保险公司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也是衡量财险业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财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综合成本率100%时,即代表收支相等,无承保盈利,亦无承保亏损。
从梳理的整体情况看,已经披露年报的74家财险公司中,有49家的综合成本率都超过了100%。这也就是说,行业超过半数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没能包住支出,在承保业务上是在亏钱。
25家拥有承保利润的财险公司中,涵盖人保、平安、太保等超大型财险公司,两家农业险公司,两家自保公司以及11家外资保险公司。这显示,大型财险公司在成本控制上优于绝大多数中小型险企;其次,在同等规模的财险公司中,外资财险的经营质量更好;此外,农业险公司和自保公司拥有较好的承保利润率。
承保利润在5个百分点以内的公司仅有11家,人保、平安、太保、太平、大地等大型财险公司集中在这个区间;此外还有安信农险、中原农险、三星、紫金财产、爱和谊、中石油专属保险等。
承保利润在5至10个百分点的公司有8家,分别是三井住友、史带财险、安达保险、东京海上、久隆财险、苏黎世、日本财险、鼎和财险。
承保利润在10个百分点以内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算不错,但证券时报记者还是发现,去年有少数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在90%以下,如乐爱金、华泰财险、英大财产、鑫安汽车、铁路自保,最低的美亚保险综合成本率不到70%,这些公司的业务质量和管理在业内可谓优秀。
财险公司的保费和利润都集中在少数大公司手中。但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大公司保费规模虽然做得大,但是承保利润也非常薄,盈利和亏损往往就在一线之间。比如人保财险、太保财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8.9%和98.4%,大地财险综合成本率达到99.89%。
外资险企美亚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在财险行业中排名第一。年报显示,责任保险为该公司第一大险种,其次为意外伤害险、货运险、企财险、短期健康险。除了短期健康险,其他险种均实现了承保盈利。该公司2019年保费收入为17.8亿元,净利润就达到了2.32亿元。
哪家赔付率高?
保险公司赔付较高的原因,与天气、自然因素有关,也与市场化程度、业务质量有关,经济环境、经济景气度也会影响保险赔付情况。
2019年,财险公司保费收入1.16万亿元,综合赔付率为61.67%,同比上升2.27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财险公司中综合赔付率高于61.67%这个平均值的公司有36家。其中既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这样保费规模非常高的公司,也有阳光信保这样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多的公司。
目前中国车险市场规模在8188亿元左右,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中占比超过70%。财险公司综合赔付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迄今已进行三轮,实收保费增速低于赔付增速,带动赔付率明显上升。
车险是对赔付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大型财险公司车险占比一般较高。上市公司中,人保财险以65.9%的综合赔付率居于首位。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大地产险等公司的综合赔付率也都超过55%。
此外,由于经济转型,一些信用保证保险做得较多的公司,在经济下滑时期出现违约踩雷增加,也是拖累赔付的一个重要原因。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信用保险承保亏损22.32亿元,承保利润率为-54.20%。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综合赔付率最低的十大公司,包括美亚、铁路自保公司、众惠相互、安达保险、华泰财险、汇友互助、史带财险、前海联合、久隆财险、瑞再企商,均低于50%。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中有4家公司不经营车险,两家是互助保险公司,一家是自保公司。(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 潘玉蓉)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