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险企的信息公示,截至目前,已经有1643款万能险公布了10月份的结算利率。在银保监会8月份约谈12家保险公司之后,数款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持续走低。
在目前各大险企全力投入2021年“开门红”工作的时期,万能型产品仍然是其青睐的产品。那么,万能险最新的实际结算利率是多少?对于消费者来说,万能险的吸引力如何呢?
结算利率6%及以上产品
“销声匿迹”
由于兼具保障和理财双重属性,且有最低保证利率,万能险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在2017年前后万能险投资收益率高企之时,部分产品的实际结算利率高达8%。
但万能险在快速壮大的同时,也暴露出负债成本过高,投资过于激进等问题。近几年,随着监管政策的引导,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保险回归保障”的大背景下,万能险的发展进入了减速期。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以万能险保费为主的“人身险公司未计入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5805亿元,同比下降了17%。
与此同时,万能险的结算利率近年来整体也呈下降态势。2017年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最高可达8%且具有持续性。而根据今年6月份公布的结算利率,在1708款万能险中,有233款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高于5%,其中,结算利率在6%及以上的产品共有17款,最高为6.5%,一共有两款。结算利率为5%的有136款产品,结算利率在3%(不含)到5%(不含)的共有1090款,结算利率为3%的有141款,结算利率在2.5%(不含)到3%(不含)之间的有15款,结算利率为2.5%的共有90款,低于2.5%的有3款。
今年8月份,银保监会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又发现部分人身险公司万能险账户财务收益率低于实际结算利率,存在利差损等风险隐患,为此,银保监会约谈12家人身险公司总经理和总精算师,明确要求各险企立即整改,根据万能账户实际投资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实际结算利率。
此后,多款万能险产品实际结算利率应声下跌。到了10月份,万能险实际结算利率进一步下降。《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在已公布10月份结算利率的1643款万能险中,结算利率高于5%的产品一共仅有7款,其中,结算利率最高的为5.84%,为国华人寿的两款产品。结算利率为5%的产品有105款。结算利率在3%(不含)到5%(不含)之间的产品有1286款。结算利率为3%的有136款,结算利率在2.5%(不含)到3%(不含)之间的有15款,结算利率在2.5%的有92款,另有两款产品结算利率低于2.5%。
对此,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经过银保监会的风险提示,相关保险公司和万能险回归真实的投资回报水平,在多类理财投资产品接连出现损失和防范风险过度积累的大环境下,结算利率回归真实收益非常必要且紧迫。
“开门红”期间
万能险或再显身手
近期,各大险企已经陆续将工作重心投入到2021年的“开门红”工作,而在产品设计方面,年金保险+万能险的双主险设计较为流行。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在市场同类产品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年金保险和万能险的吸引力提升,在“开门红”期间,可能将再显身手。
王向楠表示,近来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而万能险的收益有保底且越发透明,这能推动保费规模上升。对于消费者来说,万能险仍然是兼顾保障和理财的较好选择。在可能获得较高收益或浮动收益的产品中,万能险是少数能实现“保收益”的产品,能较好地满足有硬性支出安排和追求稳健回报的消费者。在理财不确定性增强的环境下,万能险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好的流动性便利。
天风证券分析师夏昌盛在研报中指出,过往实质刚兑的资管产品如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等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双降,因此,当前市场环境下,理财险的吸引力同比提升,有利于储蓄险的销售,有助于开门红期间实现高增长。同时,各险企对2021年的开门红策略也更加积极,将推动万能险等理财型保险产品的销售。
长城证券分析认为,部分险企为2021年开门红设计的年金产品绑定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最高可达5%左右,相对于市场上的其他投资理财产品具有较大吸引力。
“当前,人身险公司普遍认为开门红很有必要,重视程度较往年也更高。但近期各家公司对外都十分低调,这或与监管部门的要求有关。”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0月底,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意在警示险企在“开门红”期间要守住合规底线。但他认为,该通知主要从规范产品设计和市场销售角度进行警示,对险企“开门红”的实质影响有限,整体来看,2021年险企的“开门红”在险企重视度提升、产品吸引力提升、2020年保费低基数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很可能获得超预期表现。(记者 冷翠华)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