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股市大幅震荡,公募基金因此表现出明显的资金腾挪效应。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资金从偏股型基金大举转移至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仅7月单月,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就出现近万亿份的净赎回;另一方面,不仅货币基金规模暴增8077亿份,债券基金份额也增长456.02亿份,表明资金避险情绪浓厚。
债券基金人士认为,由于6月份以来股市的调整幅度超出正常范畴,IPO暂缓,这些明显利好债券市场,资金溢出效果同样也会体现在资金借贷成本上,因此在去年股市火爆导致债基出现规模数量双缩水的局面后,债基市场终于迎来“小春天”。
债基规模收益双双攀升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在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规模分别较6月环比下降26.87%和25.1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的规模较6月同期有大幅提升,货币基金7月规模达到32223.68亿元,较6月上升33.63%;债券基金规模达4064.09亿元,较6月上升12.41%。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债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规模的大幅攀升,此前仅5月出现过不到4%的增长,其余5个月均为规模大幅缩量或停滞不前的局面。同时,Wind数据显示,5月至7月新成立的债基数量几乎已于第一季度总数持平。
另一方面,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主动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近3个月的平均收益分别为-10.54%和-7.65%,而债基同期的平均收益为0.60%。其中,收益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泰达宏利集利债券A的9.27%、泰达宏利集利债券C的9.16%、鹏华双债加利债的7.43%、北信瑞丰稳定收益A的7.20%和北信瑞丰稳定收益C的7.19%,以上基金今年以来回报均在13%以上。另外,近3月收益在5%以上的则达到30只。
与此同时,固定收益类基金“分红潮”还在继续。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17日,今年以来有过分红记录的债券基金就多达271只,其中国投瑞银双债增利A和C分红达8次之多,占据榜首;分红在5次之上的则有14只;另外,分红1次的债基共有140只。某债基基金经理告诉记者,选择定期分红给投资人奉上丰厚回报也体现基金管理人应该倡导的“理性投资、稳健收益”的理念,与投资人分享投资收益,尤其在震荡市中,这份回报就更显可贵。
下半年注重流动性资产配置
提到北信瑞丰稳定收益A/C上半年的优异表现,该基金经理、北信瑞丰固定收益部总监王靖表示,主要得益于上半年债市整体仍处于牛市行情中,同时北信瑞丰稳定收益债基抓住机会波段操作,减持低流动性的信用债,增持较高流动性的信用债,并相应缩短久期,提高操作杠杆。尽管在经济走弱、物价低位运行、资金面宽松影响下,债券收益率整体呈下行态势,尤其是短端券种受资金面宽松影响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但进入二季度以后,债市收益率呈现典型的陡峭化特征,在地方债供给压力影响下,收益率在4月份有小幅反弹。
对于三季度的债市情况,王靖预计降息降准的节奏仍将根据经济状况调整,而且跨季后7天逆回购持续,有关部门维稳流动性的态度十分明确,逆回购利率维持在2.5%,与目前市场价格接近,后续7天回购利率在2.5%附近波动是大概率事件。7月份A股市场剧烈波动给债市造成较大冲击,资金面仍保持平稳,IPO暂缓可能导致部分资金重回债市,中高评级套息策略可以延续采用,通过杠杆套利仍有较好的机会。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未来IPO和再融资再次重启、更多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出、猪价对市场心理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久期控制方面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华商信用增强拟任基金经理刘晓晨则认为,货币供应同比增速有望企稳回升,资金面将出现明显好转,短期利率将开始回落,有望到前期低点。长期利率债券收益率依然受到供给较多的影响,预计会出现明显的区间波动,但整体机会不多,更多机会在信用类债券。
刘晓晨表示投资债券市场首先要拉长资产久期,其次坚持高收益配置和流动性资产平衡配置的策略,考虑到股市稳定后资金可能会有流出,所以在流动性资产配置上还要保持更高的比例。主要的风险是来自于三季度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加息对新兴市场的影响,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贸易实力,整体利率波动风险可控。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表示,2015年股市的强烈震荡,债券基金的优势逐渐显现,其费率低、收益稳定性更高的特点有望赢得投资者更多的青睐。不过,我国债券基金市场目前仍然存在着整体规模小、可投资种类少等问题。据统计,2014年发行的基金份额中,债券型基金份额仅占14.74%,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应当以债基阶段性牛市为契机,加大创新力度,增加债基市场产品总量,从而推动债券基金市场整体快速发展。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