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闽南网 > 财经 > 金融 > 基金 > 正文

暴跌后利润回吐 股票型基金年内收益大幅缩水

2015-09-01 15:45 来源: 时代周报 分享到:

  秋意浓,股票型基金也感受到了这股渐渐而至的寒意。

  8月20日至8月25日,短短6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急剧下挫21.85%,股票型基金业绩在此期间也平均回撤高达20.62%,回撤率远远高于混合型以及QDII型等类型的基金。

  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8月8日实行的新规规定,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下限由此前的60%调整到80%,高仓位操作下,市场风险也随之加大。这也导致在这一轮股市调整过程中,股票型基金的回撤幅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基金。

  经过这一轮暴跌,主动偏股基金上半年的风光不再,年内收益大幅缩水。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主动偏股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降至15%左右。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近一个季度以来,共有117只偏股基金净值跌幅超50%。其中,添富移动互联、国富研究精选两只基金净值跌幅已超60%。

  8月28日,深圳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销售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由于对市场前景持不乐观态度,旗下股基保持较低仓位操作。“一般情况下,会比最低仓位高5个百分点左右,部分谨慎的基金经理还在不断降低仓位,这样更好灵活操作。”

  股票型基金损失惨重

  在8月20日-8月25日6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下挫21.85%,沪深300下跌21.70%,中证500下跌22.29%,创业板下跌22.56%。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在此期间平均回撤了20.62%,混合型基金也平均回撤15.48%。

  在有数据可循的1172只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中,有1072只基金出现净值回撤,占比超过九成;756只基金净值回撤超过10%,占比超过六成。

  具体来看,回撤排名靠前的10只基金分别为金元顺安新经济主题、宝盈睿丰创新C、汇丰晋信新动力、宝盈睿丰创新AB、国联安主题、中欧明睿新起点、交银先锋、华富国泰民安、宝盈新价值、华泰柏瑞积极成长,跌幅均在21%之上,最高跌幅近27%。

  对偏股基金高回撤率的原因,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新规实施之后,股票型基金仓位必须保持高位,而混合型基金则能灵活地谨慎配置。根据8月8日开始实施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下限由此前的60%调整到80%。

  这对股票型基金来说无疑是一道紧箍咒。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全面普跌的市场中,选股能力已经无力抵抗短期的风险,仓位高,跌幅就大。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这些暴跌的基金仓位基本上都维持在九成左右,基本以重仓“中小创”为特点。

  宝盈基金明星经理,彭敢管理宝盈睿丰创新在7月上旬的市场反弹中傲视群雄,原因在于仓位较高,而这次也是成败皆萧何。彭敢在风格上,向来果敢,虽依据“新奇特”的逻辑挑选出了不少优质标的,但在系统性下挫过程中,高仓位下自然遭遇重创。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另外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身上,中欧基金经理刘明月在目前配置中更倾向于高弹性的成长类标的,历史上也不太进行择时操作,主要靠行业轮动取胜,但此种风格在系统性风险集中、全面的释放下也无能为力,也未能逃过暴跌。

  此外,无论是国联安、汇丰晋信、交银还是华泰柏瑞,这些基金都维持在九成仓位左右,而且均以重仓“中小创”为操作特点,尽管上半年曾经有过辉煌,但在此后都遭遇重创。

  暴跌后利润回吐

  经过这一轮暴跌,主动偏股基金年内收益大幅缩水。

  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8月24日,所有主动偏股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降至15%左右。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近一个季度以来共有117只偏股基金净值跌幅超50%。此外,1328只偏股基金中有740只近一个季度净值跌幅超30%,已超半数。

  其中又以工银瑞信基金、国富基金和汇添富基金三家“受伤”最为严重。在近一个季度跌幅排行榜中,汇添富基金旗下汇添富移动互联、汇添富社会责任、添富外延增长主题三只基金净值下跌61.51%、59.24%、57.89%,跌幅分列第一、第七和第九位,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旗下国富研究精选、国富深化价值净值分别下跌60.15%、59.97%,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上半年,易方达新兴成长、汇添富移动互联等多只偏股基金净值涨幅一度超200%,但随着沪指暴跌、创业板指跌破2000点,近一个季度的基金业绩与上半年形成鲜明对比,早前业绩领先的偏股基金也突遭劫难。

  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易方达新兴成长今年来净值累计上涨61.30%,而在6月15日之前,易方达新兴成长净值涨幅一度高达240%,单位净值从年初的1.2070元暴增至6月4日的4.1970元,而后净值又一路下跌至8月26日的1.9550元。

  汇添富移动互联和易方达新兴成长如出一辙,净值从年初的1.1500元一路飙涨至6月3日巅峰时的3.8050元,至8月26日净值仅剩余1.3310元。两只基金均重仓创业板,上半年业绩傲人,6月后“去泡沫化”的创业板个股在近一个季度的时间里遭遇了股价和市值的重创,两只基金“躺枪”,损失惨重。

  富安达策略基金在年内收益率最高达到167%的峰值后,管理人没有执行止盈思想,尤其在公募基金尚未能够采用股指期货套保的保护手段下,最终回吐了年内一大半收益。

  工银新材料新能源基金在半年报中表示:“6月中旬之后,由于融资盘平仓及股指期货做空导致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市场指数尤其是中小盘成长股相关指数快速大幅度下跌,而我们虽然也尽量降低了仓位,但由于下跌过快,同时流动性枯竭,买盘萎靡,因此,在下跌的过程中,本基金的净值遭遇了大幅度回撤。我们没有能够在高位及时减仓,在市场快速下跌的过程当中较为被动,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损失。”

  Wind数据显示,1328只偏股基金中仅786只今年来收益为正,占比57%,而在6月之前,这一比例维持在95%以上,若股市继续走低,偏股基金上半年6000亿元的盈利或将在下半年全部回吐。

  另据第三方统计,今年3月前成立的近1300只股票型和积极配置型基金中,年内收益率的最高点出现在6月12日,平均收益达到69.42%,年内收益率最低点在7月7日,平均收益率为12.4%,利润从最高点平均回吐了83%。

  分红创新高

  不过令人感到可喜的是,偏股型基金分红仍然非常可观。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分红接近500亿元,高出去年同期173%,也创出5年来的最高水平。

  目前,基金收益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股息、买卖证券差价、存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基本收益外,基金分红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收益方式。所谓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本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分红必然会导致基金单位净值的下降,但对投资者的短期损益情况并没有太大影响。

  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共分红313次,累计分红金额达499.32亿元,而去年同期偏股基金分红次数为170次,金额为182.85亿元,由此可见,今年的分红无论是数量和金额都出现大幅增长—数量增长84.12%,金额增长173%。

  从过往数据看,2011-2013年同期,偏股基金分红次数分别为95次、40次、169次,分红金额为84.44亿元、68.48亿元、297.11亿元。2010年的分红力度最为强劲,当年同期分红160次,分红金额达到622.42亿元。

  从具体产品来看,上半年的“分红王”被华商基金旗下华商盛世摘得,该基金于6月份每10份派发红利13.9元,单次分红比例在所有基金中最高。在5月和6月分红的兴全轻资、新华配置A、新华行业轮换基金每10份分别分红10.64元、9.44元、9元,排在第二到第四位。

  此外,长安策略、方正创新、长信医疗、金鹰红利、中海量化策略、诺德中小盘等基金分红比例也较高,每10份分红均不低于5元。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基金进行分红,一种情况是根据基金契约规定而进行的分红,另一种情况则是有一些基金经理希望通过主动分红以降低仓位或者调整持仓结构。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营销而进行的分红。

  数米基金研究中心俞显辰认为,权益类资产的特性使其无法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无法保证每月都能赚取足够的利润进行分红。而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分红金额往往十分有限,无法有效进行再投资,寻找其他低门槛高收益的投资工具也很困难,虽然落袋为安的思想的确有一定的逻辑,但如果对未来看空,应采取主动赎回的方式锁定收益,而不是等待微薄的红利。

[ ] [ ]
分享到:
上一条: 投资分级基金你需要知道的基础知识
下一条: 价值投资者入场蓝筹型基金迎配置时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点击排行
平安人寿泉州公司:执善心筑大业 活耀金改打造好服务 车辆一年出险四次或遭车险拒保 小事故自己处理更划算 节后迎车险理赔小高峰 拖延报案或遭拒赔 人保财险:产品丰富 服务能力大升级 大地保险开通“威马逊”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融入海西建设大局 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平安人寿:“平安福”再升级 保障多保额高 单独二胎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保监会: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不能报批产品 安盛推“中国好车主车险”掀起市场狂潮
本地贷款
搜索贷款一站式搜索各大银行正规贷款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