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离你有多近?不少泉州市民悄然发现,近年来,在自家镇区、小区里出现的中国民生银行社区、小微支行网点,让专业金融服务贴近每一位居民,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普惠金融真正触手可及。
随着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从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持续推进泉州的普惠金融发展,打破传统银行网点服务模式,搭建了以社区、村镇为平台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营造1.5公里内的现代金融生活圈,让大泉州百万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银行”......
走进村镇打通“最后一公里”
“买个菜顺路办张银行卡、缴个水电费,下班了也不用担心银行关门……”来自南安梅山镇的蔡阿姨告诉记者,3年前,镇上开立了中国民生银行社区支行网点,许多金融业务在家门口的就可以办理了。
近日,记者走进该社区支行,立即便感觉到家一样的温暖。虽然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舒适温馨,仿佛置身家中。这里按照不同功能分为接待区、业务办理区、儿童娱乐区、服务休闲区。在业务办理区,市民可以办理现金业务以外的所有业务,包括开卡、打印流水、开通电子银行产品、贷款咨询,还可以办理转账、密码重置及挂失等金融服务。在服务休闲区,有免费的茶水、饮料提供。社区支行还配备了各种书刊杂志,市民除了可以在此办理业务,还可以在闲暇时到支行看书、喝茶、休息、聊天。
融入镇区、服务便捷,这种社区、小微支行的特点就在于便民。中国民生银行社区、小微支行可免费为居民提供代缴代付等生活管家式的多项便民服务,还经常举办亲子教育、理财课堂等活动。此外,民生银行小微社区支行还采用弹性工作时间,让市民在休闲散步之余解决金融需求。而对于出行不便的市民,中国民生银行还为其提供上门服务,体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特点。对于不少泉州市民而言,中国民生银行社区、小微支行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金融好“邻居”。
分类客群 做好精细化服务
围绕建成的社区、小微支行网点,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以外拓服务为主,厅堂阵地服务为辅。在服务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并以此对客群进行分类,聚焦小微商户、薪资、老年“三大客群”,旨在为其提供更专业化金融服务。
针对商圈客户、批发类商户,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推出民生商户卡,将银行“传统盈利”的上百项手续费进行了梳理,挑选29项商户常用费用实行“全免费”。该利好政策一经推出,泉州百万商户大赞民生商户“卡好势”。而流水贷、抵押贷等产品推出,也为农村商户客群解决了融资难题。
考虑到泉州乡镇企业发达,而在企业的背后,是一群辛勤劳作的企事业单位员工。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推出薪资理财卡、直销银行、理财等产品,定期走进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薪资尾牙宴、暖冬护家行、薪资服务日等特色活动。
此外,泉州老年人口占比超10%,而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则更高。基于此,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为老年客群提供专属银行卡——九九莲花卡,提供厅堂优先办理服务以及专享利率优惠、专属理财等,更为老年客群定制旅游、棋牌赛、义诊义剪、书法大赛等特色活动,深受农村老年朋友的喜爱。
科技创新 满足多元金融需求
除了发展社区、小微支行物理网点外,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还高度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前沿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力图搭建以村镇为核心的新型便民服务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前沿发展技术,该行以“吃住行购娱”为主题,大力开展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的创新。
目前,中国民生社区、小微支行的客户可以通过民生网上银行、民生手机银行,随时随地完成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网点排号、无卡取现等丰富金融服务。此外,民生手机还可实现话费、水费、电费等各类生活杂费的代缴代扣以及火车票、飞机票的实时购买,足不出户,将线下需求转换为线上自助的利服务。2013年底,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开通了微信平台“msyh28095568”,目前拥有粉丝近6万人,可为客户提供网点查询、利率查询、金价查询等便民服务,并能通过微信平台实现预约办卡、预约贷款等自助服务。
通过移动金融的发展创新,一方面,节约了农村客户与银行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中则为农村客户打造方便快捷的移动金融服务,让“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变得触手可及。
“农村是个大舞台,人来客去,进村去;青春是个好时机,说走就走,马上走!”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行长郑学泉提出,从市区网点的建立到村镇网点的落地,从单店试点到平台的搭建,从线下金融到移动金融的创新,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的农村金融服务应一步一步的走入市民心中。站在历史的舞台上,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将在农村金融服务的道路上持续创新,做好普惠工作,让市民享受更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