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个来自京东的12G数据包开始在黑市流通,其中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QQ号、手机号以及身份证,数据多达数千万条。12月11日,京东回应称,该数据源于2013年Struts 2的安全漏洞问题,当时迅速完成了系统修复,但仍有极少部分用户并未及时升级账号安全。
12月11日凌晨2时,京东旗下公众号“京东黑板报”发表声明称,“经其信息安全部门依据报道内容初步判断,该数据源于2013年Struts 2的安全漏洞问题,在Struts 2的安全问题发生后,迅速完成了系统修复,同时针对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的用户进行了安全升级提示,当时受此影响的绝大部分用户也对账号进行了安全升级。但确实仍有极少部分用户并未及时升级账号安全,依然存在一定风险。”
电商平台,一直是数据泄漏的重灾区之一。
实际上,京东也不是第一次被曝数据外泄。2015年,京东就被曝出大量用户隐私信息泄露,多名用户被骗走金钱,总共损失数百万元。直到一年后,京东才公布调查结果,称是3名物流人员,通过物流流程,掌握了用户姓名、电话、地址、何时下单、所购货物等信息,总数据达到9313条。
可见“内鬼”是电商信息泄露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电商平台由于自身技术漏洞,被黑客戳中软肋,盗走数据,也是常见现象。
不过,大部分支付类电商现在都需要手机二次验证账户,即使修改手机,也要原手机确认,所以用户也不用太担心账户金额损失。
地下的庞大数据产业链,已然形成。网民被泄露的信息主要分为两类: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邮箱账号和密码、网购信息、购车、购房情况、医疗信息等各类信息;网上活动信息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涵盖范围非常广泛。
专家提醒网民:
1.立刻改全部密码!
2.定期改全部密码!
3.不要用同一个密码!(记者倪明)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