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闽南网 > 财经 > 产经新闻 > 企业资讯 > 正文

为什么中国制冷展上创新最多的是海尔?

2015-04-17 11:58 来源: 闽南网 分享到:

  中国家电和暖通制冷产业每年开年都会接连上演两台足以吸引全球关注的大戏,即每年3月份的中国家电博览会和4月份的中国制冷展。各大主流品牌甚至不惜投巨参展展现实力,多场围绕创新产品的暗战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全球大佬从当初严捂新技术新产品到纷纷亮绝活,使得两大展览俨然已经成为全球家电和制冷空调行业的风向标。

  两大展览历经多年而不衰的背后其实是各大品牌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以及个性化用户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空调产业的产品创新步伐正在提速,各大品牌纷纷向互联网型企业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创新用户体验。本年度的两大展会上,海尔在家电和暖通制冷产业两个领域将互联网转型和创新产品演绎得淋漓尽致,多款颠覆性产品体现了其高端产品的创新引领。如在智能空调领域,本次制冷展延续了海尔在家博会期间的“智慧空气生态圈”阵容,以硬件+软件+服务组成的空气套装再次集体亮相,天樽、天铂、空气魔方等颠覆性智能空气产品向人们展示了最先进、最完善的智慧空气解决方案。从追赶世界到站在世界潮头,海尔创新产品的步伐逐步加快,多位家电和暖通空调界的大咖在参观完海尔的展台都由衷感叹海尔正在充分利用产品创新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受益。

  在笔者看来,海尔能成为两大展会最亮明星的背后是海尔前瞻性的转型升级战略。在国内各大品牌转型升级大幕还未开启之时,海尔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对手并展示创新成果。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在展会上接受检阅并快速推向市场展现的是海尔产品创新的硬实力。海尔在归纳创新产品时表示,海尔转型升级战略的核心就是对内布局互联工厂,对外构建智慧家庭,这是海尔重要的业务模式转型。而这个转型的最终愿景就是,企业和用户融合为一体,创用户最佳生活体验。很显然,海尔是在搭建一个更加开放的交互平台,让用户全流程参与设计、制造等各环节,构建一个闭合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为迎合这一战略转型,2015年,海尔集团布局于郑州的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正式投产。海尔布局互联工厂,将空调产业从大规模制造转为大规模定制,为更多创新产品的面市提供了基础条件。

  众所周知,海尔作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也早已迈入世界级品牌的殿堂,但海尔显然意识到,全球范围内围绕产品创新的品牌价值交锋才刚刚开始,海尔的创新产品需要得到世界级权威机构的认可,这是海尔更多创新产品服务全球用户的重要基础。本年度一大批海尔创新产品被贴上诸多世界级权威机构的认可标签,更多创新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斩获大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近年来海尔围绕创新产品整合全球性研发资源的步伐明显提速,此举带来了更多的产品创意和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产品的解决方案。海尔空调能在诸多领域实现高端引领与此密不可分。海尔目前已在全球建立五大研发中心,已经可以实现在全球不同地域整合全球一流的研发资源。海尔正在全力打造的开放创新平台HOPE目前全球已有200万家全球一流资源在HOPE开通公司主页,已累计成功孵化各类硬件创新项目超过220个,在诸多业内专家看来,这是个足以影响未来很长时间的项目,而在笔者看来,这更是一个令很多品牌感到不安的项目。

  笔者认为,创新产品的最大魅力在于让用户长期享受使用的舒适,并能做到长久性的保护用户利益。海尔空调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的多个全球领先实验室平台,正在为这一切提供硬件支撑。多年来,全球各大权威实验机构多个实验室在海尔诞生。海尔在打造实验平台上可谓是一掷千金,与诸多品牌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为海尔创新产品受到用户青睐提供最有力的源动力。

[ ] [ ]
分享到:
上一条: 敢说敢秀 海尔空调制冷展秀出最强科技实力
下一条: 海尔中国品牌世界点赞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点击排行
平安人寿泉州公司:执善心筑大业 活耀金改打造好服务 车辆一年出险四次或遭车险拒保 小事故自己处理更划算 节后迎车险理赔小高峰 拖延报案或遭拒赔 人保财险:产品丰富 服务能力大升级 大地保险开通“威马逊”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融入海西建设大局 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平安人寿:“平安福”再升级 保障多保额高 单独二胎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保监会: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不能报批产品 安盛推“中国好车主车险”掀起市场狂潮
本地贷款
搜索贷款一站式搜索各大银行正规贷款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