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研究所成立了第一家研究所子公司,今年以来已挖角了三位明星分析师。
任泽平加盟东吴证券暂无定论 东吴研究所加速转型频挖角
一则国泰君安(601211.SH)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转投东吴证券的传闻,在市场引起不小反响。
12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东吴证券(601555.SH)求证此消息。其董秘表示,目前尚未最终确定,如有消息将会官方发布。同日,国泰君安相关人士则回复记者称“不清楚”。
不过,一位接近东吴证券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任泽平加盟东吴证券研究所可能性极大,对此东吴证券公司内部已基本形成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东吴证券在今年已引入多名明星分析师,包括原海通证券(600837.SH)非银金融的丁文韬、原海通证券食品饮料的马浩博、原银河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陈显帆等。
而引入这些明星分析师的背后动因,则是东吴证券正寻求研究所的转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东吴证券正欲成立研究所子公司,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同时由买方向卖方进行转型。
任泽平加盟东吴证券暂无定论
11月下旬,任泽平与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公开划清界限之后,其动向一直颇受关注。近日,消息称任泽平将转投东吴证券研究所。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东吴证券求证,其董秘表示,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未来有消息将会官方发布。“关于这件事,外界把东吴与国君两家券商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便回应,也不能回应更多。”
不过,一位接近东吴证券的人士告诉记者,任泽平加盟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基本确定。“公司内部都认为差不多了,但任泽平什么时候来以及什么职位还不知道。”
因在2014年对股市的大胆预测以及其后被验证的准确预判,任泽平在资本市场声名鹊起,其诸多研究观点颇受关注。而在刚刚结束的第13届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评选中,任泽平的宏观团队获得宏观经济组第一名。此外,任泽平还包揽了“最受公募欢迎分析师”第一名、“最受私募欢迎分析师”第一名以及“最受保险欢迎分析师”第二名三项大奖。
然而,距离新财富评选仅半月即传出了任泽平跳槽的消息。事实上,任泽平可谓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颇为欣赏之人。在今年年中,黄燕铭还亲自为任泽平写了一篇人物传记。而在与林采宜出现分歧后,黄燕铭在国泰君安策略会上还有意缓和二者矛盾。
不过,新财富分析师跳槽并非罕见,不少获得新财富的分析师都会转投其他券商,伴随的也是身价的倍增。尤其对于东吴证券这样的中小券商,明星分析师更具有价值。
东吴研究所寻转型
事实上,东吴研究所正经历一场全面的转型。2015年5月30日,东吴证券公告拟成立研究所子公司,名称拟定为东吴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同时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其中东吴证券股权比例为70%,员工持股比例为30%。
事实上,今年以来东吴证券已挖角了三位明星分析师。
今年上半年,2014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非银金融组的第一名原海通证券丁文韬离开海通证券,出任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一职;2014年新财富分析师食品饮料组的第四名原海通证券马浩博也在今年下半年加盟东吴证券。
2015年8月24日马浩博的研究报告出处由海通证券变为东吴证券;2014年新财富分析师机械组第二名、2015年机械组第三名陈显帆,也在2015年下半年加盟东吴证券,出任研究所副所长,同时担任制造行业研究组组长、机械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了解到,东吴证券研究所正在由买方向卖方转型。
“之前我们是比较偏中后台,做买方,现在我们正在向卖方转型。转型之后我们的薪酬是基本工资加奖金,收入与佣金提成挂钩。与之前相比压力也更大了。以后也要参加新财富分析师评选了。”东吴证券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一直以来,大型券商基本都在做卖方,只有部分中小券商仍在做买方。但做买方对于券商内部是成本消耗部门,并不能为公司创造收入。而转型至卖方后,可依靠佣金为研究所创造收入。但东吴研究所实力较弱,在业内人士看来,引入明星分析师对于打造研究所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一家券商研究员认为,中小券商要想提升影响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所是关键平台。未来券商的格局将是大分化,对于中小券商来说,部分会向大券商挑战,部分会被收购,也有一部分将会转型特色券商。
“向上挑战的券商必然要打造研究所,而明星分析师很重要。国外券商研究所部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名片、品牌作用。”上述研究员表示。
对于研究所来说,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明星分析师是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研究所品牌上不去的话,很容易流失人才。所以研究所长期要做体制变革,中期要做机制改革,短期要瞄准市场做适当调整。”一位中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
而前述研究员认为,东吴证券此次转型或可成为样本。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