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04月21日讯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本轮大宗商品周期归来,开始于2015年12月,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政府将“去产能”作为重点工作,扭转供给侧预期;二是政府强调积极财政政策,扭转需求侧预期;三是美元周期见顶,从价格因素上利好大宗商品。总结起来,主要受汇率因素和对未来供、需预期的影响,真实需求并没有回升。
2016年2月,与中国最为相关的黑色系大宗商品开始暴涨,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则涨幅相对较弱,例如铜、原油等。此时开始的暴涨是因为对供、需的预期变为现实,甚至不断超预期。
决定大宗商品价格方向的是需求的增减。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投资回暖,经济出现2年来的首次明显改善,大宗商品需求增加,是此轮大宗商品周期归来的根基。
决定大宗商品价格斜率的是供给侧改革。由于“去产能”仍在继续,导致供给弹性较小,同时企业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也阻碍了供给的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斜率非常陡峭。
总结起来,本轮大宗商品周期归来的原因正是2015年12月提出的三点:美元周期见顶、投资回暖需求改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这三点分别是商品上涨的起点、商品上涨的决定性因素、商品上涨速度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未来,维持2015年12月提出的观点不变,2016年经济L型拐点已过,“大宗商品周期归来”仍将继续。
欧、美、日货币政策方向收敛的趋势不会变,美元仍将长期走弱;对于投资回暖的可持续性,与2012年相比,此轮经济下滑市场出清程度更高,经济和投资回暖的时间将更长,房地投资有望长期稳定在5-10%,足以带动大宗商品需求不断回升;对于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大方向不会变,但是如果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飙涨,则去产能可能放缓,届时上涨幅度和速度将取决于市场内生的供给弹性。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