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讯 自上周末以来,湿冷天气逐渐远去,春花烂漫,泉州人纷纷开启踏青模式,或到洛江虹山、市区滨海公园或安永德等热门景点欣赏油菜花,或到郊外、海边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五一”也不远了,在踏青成为市民休闲热门的同时,业界人士指出,出行前大伙儿务必做好必要的保险保障,让出行既开心又放心。
踏青出游 做好保障很重要
“上周末天气放晴了,我就随一个旅游团去永春某景点玩,途中有个小孩突然生病了,可把大人忙坏了。”读者小赵一向热爱旅游,经常借着闲暇时间到周围县市走走,想到前几天在旅游途中的经历,有点后怕的她开始打算为自己配备一些旅游方面的保险,以免自己和家人担心。
本周末,清明小长假就将到来,紧接着不到一个月,“五一”小长假也将来临,春意盎然,也吸引不少驴友拼假出游,但业界人士指出,春天时不时会冷暖天气交叉,加上旅游一般是到游客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发生意外的概率也会随之提升,所以出行前很有必要做好安全保障。
记者看到,目前泉州也推出了不少踏青相关的保险。例如中国人寿目前就推出了国寿如意随行两全保险、吉祥卡系列产品、私家车意外险、尊享如意卡等。而目前平安产险也在平安人寿“e服务”手机APP推出了“安心亲子游保险计划”,分为成人保障计划及宝贝保障计划,责任涵盖旅行意外伤害、公共交通意外伤害、成人责任、监护人责任等。
结合出行方式选择 先保大人后保孩子
那么,对于踏青出行的市民,投保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准则吗?
中国人寿保险泉州分公司工作人员建议,市民踏青旅游中,保险投保可遵循“先保大人,后保孩子;先买保障,后买理财”的顺序。生活中,因医受保报销比例、药物限制、无豁免、提前给付功能等,通常以“医保+商保”作为最佳组合。
平安产险泉州市中心支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提醒,选购保险产品,需要根据自己的出行方式来选择,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自驾游、旅游的目的地、旅游行程安排等,从而选择相应的旅游产品。
从三大环节入手 细化保险配置
险种选择上,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非车险部副经理苏志晖介绍,目前不少人踏青都是自驾游,出行的目的地除了A级景区外,还有不少泉州及周边地区新兴的热门目的地,有的景点管理还未到位,发生意外的概率会高些,因此市民有必要从出行前、路上、停车点几方面着手。
首先,在外踏青并过夜,驴友们自然就无法顾及家中财产,家中燃气漏气、漏水、入室盗窃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可买份家财险。目前人保财险、平安产险都推出了相关产品。
在路上,主要做好人身意外和疾病保障,并配备相应的个人责任险。
意外险方面,可以配置意外伤亡险,并附加意外医疗险。疾病险方面,可以配置疾病医疗保险、突发疾病身亡保障等。这样,在外无论是自身突发疾病或其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都可获得住院费用的报销或身亡理赔。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保险的费用都不高,苏志晖为记者初步计算了下,就算是这几类保险都买,且意外身亡、疾病身亡的保障额度都在几十万元以上,保费一般也才几十块,普通百姓基本上都能负担得起。
另外,个人还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尤其是孩子买份个人责任险。对于孩子,个人责任险这时就相当于“熊孩子险”,孩子若不小心损坏酒店或景点等第三方的相关设施,或不小心伤害其他人,保险公司可以代为向第三方理赔。
对自驾一族来说,如果旅游景点的停车场是没人看管的,车上物品难免有被盗抢的风险,此外,途中驴友还会遇到车辆故障、车辆损失、发动机涉水等突发情况。因此驴友车辆应保足车损险,以便出险后及时拨打保险公司报案电话。
除了车险外,驴友还可以进一步对车上财产投保,例如人保的“随车行”货运险,只需100元保费,保障期一年,车上财物若被盗抢,保额最高可达3000元。
注意保险公司理赔差异
除了投保外,在理赔过程中,对不同案件,各保险公司的理赔方式也有差别,驴友也需注意。
中国人寿泉州保险分公司工作人员提醒,车子遇到故障后切勿继续行驶,对因继续行驶造成车辆扩大损失的部分,保险公司通常不予赔付。遇到车辆因涉水熄火,切勿再次启动,拨打报案电话等待救援。
平安产险泉州市中心支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提醒,很多市民认为买了保险,出了事故处理后直接找保险公司即可理赔,甚至之前都没报保险公司,直接修车,开好发票到保险公司理赔,这是不正确的,需要及时报相应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会安排人员对接,及时告知客户处理事项,拍照、定损等。对于小额事故各家公司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市民也需注意。比如平安保险,对于这类小额案件,市民报保险后,工作人员会引导客户通过好车主APP或“平安产险”官微,完成“点选出险经过—拍照—选择修理厂”三个步骤,就能轻松搞定车险理赔。(海都记者 吴秀娜)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