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刚刚扭亏的*ST海润停牌一天,等待着次日“摘星”。同一天,攀钢钒钛、吉恩镍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因业绩连续亏损而被冠上“*ST”的帽子。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忙着“摘星”“戴帽”的同时,保壳、借壳、炒壳的热情依然高涨。投资者关注:“不死鸟”神话已然破灭,壳资源还能红火多久?押注“乌鸡变凤凰”的背后有哪些不容忽视的风险?
业绩增速整体下滑
截至4月30日零时,沪深两市2800多家上市公司年报全部出炉。统计显示,A股上市公司2015年总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9.42万亿元和2.48万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13%和0.81%。
在整体业绩增速下滑的同时,相关上市公司或“摘星”,或“戴帽”,呈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
2015年,*ST海润、*ST成城等多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扭亏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包括资产重组、出售资产、收到财政补贴等等。撤销风险警示前后多数公司出现股价回升。
另一些公司则没有那么幸运。*ST新梅因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ST常林、*ST川化等上市公司恐怕也难逃相似的命运。此外,今年以来还有珠江控股、南华生物等30多家上市公司因触及连续两年亏损、上年末净资产为负等规则,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冠上“*ST”。而根据东方证券的相关统计,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总数达到90家,这意味着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也可能加盟“*ST家族”。
“保壳大战”热度不减
在上市资格依然稀缺的背景下,“*ST家族”保壳大战热度不减。资产重组依然是“保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有统计显示,目前处于停牌状态的近20家*ST公司中,绝大多数都在谋划重组。
此前业界曾普遍认为,博元投资的最终退市将有效遏制困扰股市多年的“炒差风”。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不死鸟”神话已然破灭,各方对于壳资源依旧有着不小的热情。
在*ST公司为“保壳”激战正酣时,统计显示2015年10月以来,已有26家公司成功“借壳”。
东方证券资深分析师左剑明表示,除了在证监会排队申请首发上市的逾700家企业外,接受IPO辅导的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20余家,还有数十家海外上市中概股等待回归,借壳仍是当下企业上市的便捷途径之一。
业内人士也提醒,并非所有被重组的公司都能完成从“乌鸡”到“凤凰”的涅槃,重组过程中重组方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而一旦新股发行提速,壳资源的价值也将迅速减退甚至灭失。对于投资者而言,若抱着“赌徒心态”盲目参与壳资源的炒作,无疑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新华)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