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2月4日讯 “赶快把房子抛掉,如果你有多的房子,卖掉房子买股票,这就是我们的建议。”近日,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卖房买股票”的观点,在投资界激起了千层浪。今年以来,A股股指上涨了600多点,直击2800点,让不少投资者颇为亢奋。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增加投资成本,在牛市中分得一杯羹,也成了投资者们关注的热点。
抛掉“卖房论”暂且不论,记者从泉州多家券商了解到,目前泉州地区办理融资类业务(如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的投资者多了不少,不少券商也趁热加快了“两融”业务和其他融资业务的创新,或降低门槛,或逐渐实现移动终端化,或在额度设置上更为灵活。但业界人士也提醒,利用手中证券资产融资炒股,风险系数大,一般只适合于看准行情、投资经验多的老股民。(海都记者 吴秀娜)
牛市撬动融资业务
“我申请的融资额度批下来了吗?”这几天,家住南安的读者黄先生可谓焦急万分。原来,这几天股指飙升,他看好一只股票,但手头流动资金不多,他只好申请券商“两融”中的“融资”业务,目前股票价格不断飙升、投资成本不断增加,额度却还没有批下来。黄先生称,实际上,从今年年初开始,他就已开始利用融资向券商借钱进场,到目前已先后获得30多万元的投资收益。
融资,这个才发展三四年的券商业务,正为当前股市的飙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也助力不少投资者在这波牛市中分得一杯羹。业界人士指出,除了“两融”业务外,目前证券投资者的证券融资渠道还有“股票质押式回购”
“今年来这些融资交易明显增加。”周一,在市区丰泽街某证券营业部,业界人士颜先生告诉记者。“以‘两融’的融资业务来计,目前我们营业部的资产中,10%都是做融资的。”这一说法也得到其他多家受访营业部的佐证。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30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首次突破了7000亿元,时隔不到1个月,再次创出新高,上周突破了8000亿元,与年初的3474亿元相比,不仅翻番有余,且增加的融资融券余额已达到过去四年增长的总和。据悉,上周末,沪深A股融资融券余额规模为8253.40亿元。
券商融资类业务不断创新
面对不少投资者高涨的热情,不少券商还趁热加大融资类业务的创新。
首先,融资融券的资金门槛正逐步降低。目前,不少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开户门槛都从最初的50万元降为10万元,有的证券公司甚至实现了“零资金”开户。一业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融资融券业务,只要客户是超过6个月龄的股民,并通过了风险测评,就可以“零资金”申请融资融券开户。
另外,互联网大潮下,融资融券业务的受理正逐渐移动化。“现在客户通过我们的手机客户端,就可以自主做风险测评,符合条件就可以自己申请融资融券业务了。”九一街某证券营业部理财总监黄先生告诉记者。
此外,融资融券的额度也开始灵活化。黄先生说,现在客户的融资额度,可以根据其股票市值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比如当客户的证券资产价值从80万涨到100万元,其融资额度也可按比例上调”。
同时,融资的使用范围也开始扩大。近日,上交所下发通知,自12月1日起,投资者可利用融资融券信用证券账户申购沪市新股。
适合老股民 选优质券商
但业界人士也指出,这些“借钱炒股”的工具只适合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慎入。
“目前国内多数投资者仍习惯做多,目前的单边行情不可错过,而借助融资融券业务,可以帮助客户在不改变其他投资的前提下,抓住更多投资机会,因此是挺不错的投资工具。”业界人士颜先生说,但是投资者同时也应注意,融资业务是有杠杆的,不仅要承担股价下跌风险,还需在约定期限内支付本金和利息,因此更适合经验丰富的投资者。
此外,在办理融资融券时,最好选择资质雄厚的券商。“以目前的形势,相较于其他券商,那些全国性的券商尤其是上市的券商,融资融券的额度会更为充裕。
□理财宝典
融资融券VS股票质押回购
融资融券:业界人士介绍,融资融券,通俗来说,就是投资者看中某只股票时,向券商借入资金或证券,进行投资的一种行为。具体而言,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叫“融资”,需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借入证券并卖出,称“融券”。投资者需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
股票质押回购:投资者以所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证券质押,向券商融入资金,并约定在未来返还资金、解除质押。
业界人士指出,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回购的区别在于,“两融”的融资借入的资金,只能用于二级市场投资,没办法流动出去,而股票质押回购的资金可用于其他用途。另外,股票质押回购中,质押的股票是不能动的,不能再进行其他交易。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