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闽南网 > 财经 > 泉州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业界:节前A股或维持“猴市” 五类工具让投资进退自如

2015-02-05 09:41 来源: 闽南网 分享到:
猴市应该如何把握投资思维和工具?记者采访了中信证券泉州宝洲街营业部、齐鲁证券泉州宝洲街营业部和建设银行的专业人士,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闽南网2月5日讯 时而上蹿下跳,时而似牛似熊,最近的A股显然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而在业界看来,今年的市场既不是熊市也不是牛市,用专业的词讲,是专业性的牛市,即结构性的震荡市,更形象地说则是“猴市”。

  既是猴市,应该如何把握投资思维和工具?记者采访了中信证券泉州宝洲街营业部、齐鲁证券泉州宝洲街营业部和建设银行的专业人士,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海都记者 吴秀娜

  进

  操作忌全仓可选结构性理财产品

  首先是操作忌全仓。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很多股民来说,目前的行情下,低仓位做波段,才好掉头也好盈利。中信证券泉州宝洲街营业部负责人介绍,例如手中已小有盈利的股票,若把握不准,可先卖掉一部分,若该股回调了,再“捡”回来。在建仓时,若把握不准,也应尽量分批建仓,这样若后期再发现其他好的股票,才好掉头。

  另外,理财师也指出,目前的市场其实属于结构性牛市,因此投资也应随势而变。“一月份虽然大盘指数是下挫的,但其实创业板已经悄悄上涨了10%不止,因此,对于风格较积极的股民来说,目前选版块比选个股更重要。”建设银行泉州分行理财师杨怀南指出。

  此外,投资者还可选择购买挂钩特定标的物的证券产品,让机构为自己“打工”。目前不少银行、券商都有发行挂钩特定标的物(如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一般会承诺保本,在此基础上,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标的物的市场表现触及约定的条件,则投资者还可收获更多额外的收益。

  退

  券商现金类产品、国债回购或银行系“宝宝”

  如果把握不了市场节奏,目前业界也提供了不少投资工具,市民可充分利用它们,在资金暂时闲置的空当里,也能享受财富增值的待遇。

  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各行的保证金管理现金类产品,和其他各个期限的资产管理产品。中信证券一投资顾问介绍,在股市上蹿下跳时,不少投资者操作也较多,股票账户里的闲余资金投资具有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利用目前不少券商提供的现金增值工具,这类投资工具的操作方式大致为:股民与券商签订协议,设置保证金最低留存金额,每天股市休市后,券商自动划走股票账户里的闲余资金,为投资者提供确切的收益率,而客户一旦要进行买股或其他操作,也不受影响,无需进行其他操作。

  在证券账户中,除了购买现金类产品,国债逆回购也是不错的选择。建行泉州分行理财师杨怀南介绍,按以往的经验,每年的月末、季末及节前,国债逆回购收益的趋势都会趋向走高,当下正值岁末,因此预料国债逆回购在短期内收益会走高,也是不错的投资选择。投资者可以像购买股票一样,在证券市场上选择国债逆回购的相应代码。

  此外,二级市场上的货币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业内人士指出,若无法把握市场风向,可暂时像炒股一样,买入市场里的货币基金产品。当天可买,第二天可卖出。

  除了券商端灵活的投资工具外,稳健型的投资者也可选择银行端的产品。若是投资期限长些,可选择购买各大券商或银行发行的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如1个月以内,1至3个月期限或3个月以上,依个人具体情况而定。若是时间短一些,可购买银行系“宝宝”,但是与券商现金管理类产品不同,个人的券商现金产品、国债回购等产品赎回后即可炒股,但银行类“宝宝”赎回得第二天方能炒股。

[ ] [ ]
分享到:
上一条: 2014泉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
下一条: 年底各种骗局频现 网传防骗招数不靠谱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点击排行
平安人寿泉州公司:执善心筑大业 活耀金改打造好服务 车辆一年出险四次或遭车险拒保 小事故自己处理更划算 节后迎车险理赔小高峰 拖延报案或遭拒赔 人保财险:产品丰富 服务能力大升级 大地保险开通“威马逊”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融入海西建设大局 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平安人寿:“平安福”再升级 保障多保额高 单独二胎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保监会: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不能报批产品 安盛推“中国好车主车险”掀起市场狂潮
本地贷款
搜索贷款一站式搜索各大银行正规贷款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