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我国法律一直明令禁止。虽然近年来非法黑B超的情况越来越少见,但近期,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区,孕妇在怀孕8-9周就放弃胎儿的情况逐渐增多。原来,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出现了新的手段,甚至还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黑色产业链。
孕妇不到10周就堕胎 情况反常
在浙江省永嘉县农村地区,当地计生工作人员发现,虽然很多孕妇家庭并没有违反相关婚育政策,但有不少孕妇在怀孕一两个月的时候就选择了堕胎,这样的现象不仅反常,也令人费解。
永嘉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李世鹏说:“我们通过村区一家一户的走访排摸发现,有很多的孕妇,在怀孕8周到9周期间,就做了人流,这种趋势发展得非常快。”
“滴血验子” 一份报告决定胎儿命运
“我收到一份快递,检验结果是血液中未检验出Y染色体DNA物质。当天,我们夫妇商量决定流产,第二天我就到医院做了人流手术。”
以上这段文字,是一位准妈妈小朱留下的。由于小朱的血样鉴定结果显示,其中未检测出Y染色体,说明极有可能怀的是个女孩,她便将胎儿打掉。而这份鉴定结果,正是一种被大家称为“滴血验子”的方法所得出的。
“滴血验子”实际上是一种基因检测方式,这项技术通过孕妇少量的血液,就可以检测出胎儿的性别。尽管该技术在医学领域很常见,但是并不提倡用于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在内地,“滴血验子”是违法的,已被明令禁止。
内地抽血 香港化验 规避法律限制
在浙江永嘉警方收集到的几百份孕妇血液检测报告中,有公章显示,这些报告来自“达雅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香港化验所有限公司”。据调查,这两家医疗鉴定机构并不在内地,而在香港。
一名当事人小周表示,去香港很贵,自己条件也不是很好,舍不得去,就在乐清县红桥镇抽血,血样带到香港去化验。
在网上搜索“香港胎儿性别鉴定”,可搜出很多中介网站。某中介网站的客服还表示,即使不去香港也可以鉴定胎儿性别。血样寄到深圳后,会有专人送香港检测,两天出结果,全部检测费用是4000元。如果不会抽血,深圳会安排人抽血送检。这意味着,孕妇如果可以在内地抽血,再送到香港进行化验,那么在内地明令禁止的胎儿性别鉴定,对孕妇而言就会变得简单易行。
中介网站问题多 令人堪忧
然而,据当事人小周说,抽血的地点比较像个会议室,一个小护士将血抽走,整个过程就结束了。中介公司的抽血过程,真的“靠谱”吗?
周某是一家香港医疗中介服务公司在内地的“驻地医生”,曾在私人医院做过收银员,她专门负责为孕妇采血,并邮寄给这些中介公司。但周某本人表示,自己不是医生,没有医师的资格证,也不会抽血,但有时候还是会在一些出租房里替人抽血。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这些中介公司的采血工具、试管的来源不清楚,采血的过程是否安全规范也不得而知。此外,血样在长途运输过程的保存等关键环节更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样一来,血样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也就无从谈起。
△中介公司抽取的血样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重男轻女”催生黑色产业链
“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像这样的标语目前在中国的农村或社区都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标语也暗示着,“重男轻女”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还是根深蒂固。想要生男孩的夫妻,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在孕早期去做胎儿性别鉴定,这也给非法开展胎儿性别鉴定的黑色产业链营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警方介绍,从香港检验所到深圳中介公司,再到内地孕妇,非法中介打造的这条产业链近年来不断在壮大,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浙江永嘉公安局治安大队的谢永平说:“涉及到的省市,经过我们审查现在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孕妇有5万人次,涉及的金额达到了两亿,我们称之为‘血色帝国’,里面涉及的人员将近有100多人。”
性别平等仍需实际行动
这条黑色产业链的壮大,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便是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永嘉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李世鹏介绍,永嘉县新生儿男女性别比曾达到过136:100。
通常而言,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的正常范围是103-107,也就是说每100名出生女婴对应103名-107名出生男婴。但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1982年以来就一直持续攀升,2004年创历史最高纪录,为121.18。近几年,该比例虽然出现了逐步下降趋势,但直到2015年,这个数字仍然在113左右的高位徘徊。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性别比偏出这样高,这和性别鉴定密切相关。有专家测算,这种出生率会造成约3000万到4000万的男性在结婚时找不到适龄女性。
陆杰华认为:“性别平等是一个基本国策,但是不能简单在理念上停留,而是要从行动上促进性别平衡,给女孩一个比较宽松的平等环境。在女孩的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寻求性别上的公平,才能改变现状,使老百姓真正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