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同全球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是大势所趋,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而对于境外机构而言,由于中国市场体量之大,几乎没有哪个境外机构不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在这个进程中,中国的债券市场显然走在了前头,率先迈开了步伐。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去年以来中国监管层对于放开中国债券市场的相关通知节奏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2015年7月、2016年2月、4月以及5月,央行分别发布了关于对境外机构开放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相关公告。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实现了对所有国外金融机构开放,并且对国外金融机构实现登记管理,投资额度没有限制,资金可自由汇出入。
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对记者表示,如此看来,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迈的还是比较大的。央行仅在少数交易品种(债券回购)上有限制,要求汇出入资金的币种结构保持基本一致;未来央行可能着重于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日常监测,防止系统性风险出现。
债券市场的开放步伐加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债券市场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央行对债市较强的控制力,为债券市场加快开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然而据记者了解,尽管债市的开放越来越快,境外机构也确实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但是当前情况下,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的并不多,主要是由境内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所投较多。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尚缺乏足够的了解,另外,去年以来人民币的大幅波动和贬值趋势也让境外机构较为警惕。
陈世渊表示,中国债券市场是以商业银行为主,投资策略比较保守,采取持有到期以赚取票面利息。由于债券的刚性对付,系统性风险比较明显,这使得投资者容易受到共同因素(宏观经济,央行政策等)驱动,投资策略趋同,忽略对个体风险的重视。境外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相比,在资金成本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需要面对汇率风险。国际投资者在短期不大可能改变目前国内债券市场的格局和运行特点。
不过,从长远看,国际投资者可以增加债券市场流动性,在未来债券市场刚性兑付逐渐打破之后,其较好的债券风险定价能力对国内债券市场发展会很有裨益。国际投资者投资风格相对多样,会更多地随国内外市场波动进行债券交易以获取价差。这由助于提升债券市场活跃程度,但是也会增加跨境资本的波动。所以,债券市场开放和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整个资本账户开放,需要统筹兼顾。
债市的逐步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市场监管者的既定战略。在“十三五”期间,政府预计把非金融企业的直接融资占比从17%提高到25%,将债券市场余额从GDP的50%多提高到100%。目前已经从对QFII和RQFII有限额开放,扩展到对所有境外金融机构的不限额开放。对于下一步,央行已经表明会逐渐开放国外金融机构开展债券回购交易。
另外,陈世渊指出,债券市场和汇率市场具有高度关联性,未来央行应该也会逐步放开国内汇率市场,使国际投资者可以对债券投资的汇率风险进行对冲。汇率市场开放也具有较好的可控性,而且央行需要让人民币汇率波动起来,以寻找汇率均衡点。而股市存在内在制度顽疾以及受到经济下行、企业盈利疲软拖累,开放步伐会相对比较慢。(证券时报记者 方海平)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