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闽南网 > 财经 > 金融 > 外汇新闻 > 正文

人民币面临短期贬值压力 香港可丰富金融产品灵活应对

2016-06-06 19:21 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  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在目前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下,人民币相关业务受到负面影响。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受外部美元加息预期的影响,人民币短期走势将温和向下,但从长远看人民币有升值空间,并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贬值。

­  在过去的一个月,人民币中间价对美元呈现明显贬值,累计幅度超过1.5%。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度下调,报6.5889,再次创下2011年2月以来的新低。

­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兼研究部总经理廖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人民币贬值是意料之中的,而贬值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美元加息的幅度,还有中央政府在必要时的干预,美元走强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因此人民币并不存在大幅度贬值的空间。

­  廖群表示,最近美联储官员出来表态,说加息时机比较成熟,现在看来今年很有可能会有两次加息,那么估计到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跌至6.65,明年如果三次加息,会跌到6.75至6.8。他表示,从长远看,等美元加息周期过了以后,综合考虑国际收支、经济增长、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等因素,人民币将会走向升值道路。

­  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近日出席某论坛时表示,最近有一个“非对称式贬值”的说法,就是人民币会跟随一篮子货币及美元之中较弱一方的走势,相信人民币近期的走势会是温和向下。央行已明确人民币中间价遵循“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在中间价形成机制更透明的情况下,市场可以容忍更大的汇率波动,这是市场的进步。

­  香港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表示,尽管近期人民币持续走低,但市场反应尚算冷静,并没出现恐慌性抛售。他说:“若人民币贬值压力过大,出现系统性风险,央行仍有必要采取非常规的手段来维持汇率稳定,因此投资市场不必对人民币过度悲观。”

­  作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下,市场对人民币相关产品投资意愿有所降低。根据香港金管局等机构的数据,香港4月人民币存款按月跌4.8%,首季人民币贷款余额按季跌5.3%,首季人民币债券余额跌5.4%。

­  巴曙松表示,香港要达到“十三五”规划里强调的成为人民币离岸枢纽的目标,就要识别内地新的金融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构建完整的人民币产品线,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依靠人民币升值去套利和投机。

­  他说,目前内地企业除了有“走出来”筹资的需求以外,还有对外投资的需求,内地居民现在也有增加金融资产、进行多币种配置的需求。香港的新机会,就是顺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在巩固作为筹资中心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之外,还要有能力为这些走出来的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  香港邦华金融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于银光也表示,人民币在贬值的压力下,会有更多内地资金进入香港,香港的各类美元及港元类的资产会走强,也会更受内地投资者的关注,股市、港元保单等都将受益。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不应局限于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会,应当以更为丰富灵活的投资及对冲产品在人民币贬值环境下吸引更多的人民币离岸交易。

­  温天纳强调,人民币的稳定相当重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是国际炒家对冲人民币的一大战场,所以香港金融管理局、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监管机构应该密切留意资金进出的情况,若有不正常资金流入或流出,针对人民币市场或股市,均应该提高戒备,若有不法行为,应该果断执法,还应该与内地监管机构保持沟通。特别是针对股市,若有人利用汇率及资金的联动做空股市,必须提前准备,提升风险意识,提醒市场及投资者。(记者 谢希语)

[ ] [ ]
分享到:
上一条: 内外人民币汇率小幅回调
到尾了;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点击排行
平安人寿泉州公司:执善心筑大业 活耀金改打造好服务 车辆一年出险四次或遭车险拒保 小事故自己处理更划算 节后迎车险理赔小高峰 拖延报案或遭拒赔 人保财险:产品丰富 服务能力大升级 大地保险开通“威马逊”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融入海西建设大局 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平安人寿:“平安福”再升级 保障多保额高 单独二胎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保监会: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不能报批产品 安盛推“中国好车主车险”掀起市场狂潮
本地贷款
搜索贷款一站式搜索各大银行正规贷款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679111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街沉洲路莲花大厦4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