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P2P监管细则出炉之后,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的靴子随之落地。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将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洗礼,一些平台不得不转型求生。
10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规定,P2P被作为重点整治内容,平台必须落实信息中介性质,不得进行发放贷款、非法集资、自融自保等行为,且注册名称、经营范围中原则上不得使用“网贷”、“网络借贷”、“P2P”等字样。
《通知》还规定,凡在名称、经营范围中使用上述字样的企业,工商部门将注册信息及时告知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工商部门予以持续关注,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及时发现识别企业擅自从事金融活动的风险,视情况采取整治措施。
对于P2P行业而言,这意味着继监管细则之后,不少平台将再次面临生死生存亡的考验。
实际上,从今年年初开开始,不少P2P平台便已开始谋求向消费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方向转型。除了满足监管要求,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布局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并且取得初步成效,展现出广阔市场空间,也让一些P2P平台看到了转型的希望。
2015年,蚂蚁金服将其小贷业务并入网商银行。据其披露的数据,网商银行开业一年时,共为170万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余额230亿元,户均贷款金额不到4万元。在三农服务方面,依托淘宝网铺设的村淘服务站,网商银行还推出了旺农贷。
同时,微众银行也是走小微路线,但更多面向个人客户。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微粒贷”平均每笔借款金额8000元左右,其中近70%的客户学历在大专及大专以下,50%的客户集中在蓝领服务业和制造业。
“普惠金融强调为低收入、不被传统金融机构覆盖的群体提供服务,这类人群的金融需求往往是小额的,在限额规定以内的,也是对服务对象的锁定将资金真正惠及弱势群体。”小牛资本董事长彭铁说。
实际上,转型求生的例子已不鲜见。小牛金服执行总裁兼小牛在线CEO刘金科称,其下属的小牛普惠单笔借款额度在3-5万元,符合监管规定对借款限额的要求。目前,小牛在线已经和线下资产端合并为小牛金服,未来将围绕普惠金融、家庭金融、科技金融。此外,与银行合作也被视为P2P网贷平台的转型方向。此前以校园贷为主营业务的我来贷已经宣布,停止校园贷业务,并与南粤银行合作,开拓新的业务空间。而另一家平台友金所也与北京银行进行了合作。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