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摘图)
闽南网10月23日讯 纵观互联网金融,说到当下的投资热点,无疑是“票据理财”莫属。
据了解,风靡一时的货基宝宝们,收益率已在4%上下徘徊,相比之下,收益率动辄8%、10%的票据理财,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目光,迅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宠。短短几个月时间,金银猫、银票网、票据客等多家线下票据公司纷纷涉足,阿里、新浪、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也陆续加入,甚至连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传统银行也不甘落后。
行业人士表示,票据真假考证问题、投资平台资质信用问题、无法兑付等,是票据理财存在的风险点,投资者应该看清收益、看准平台,不应盲目跟风投资,更不能只盯着收益率。(海都记者 蔡潇璇)
票据理财产品“秒抢”频现
10月10日,京东再度上线了一批票据理财产品“小银票”,其标榜的7%~9%年化收益率,上线始发就遭到“秒抢”。据媒体公开报道,此前京东曾上线数款“小银票”产品,均在数分钟内售罄。
事实上,京东并非首家发行票据理财产品的网络平台。早在今年4月,淘宝就率先推出票据贷款产品,首批上线产品4只,预期收益率为5.8%至6.5%。随后,新浪、苏宁理财频道等,先后推出了票据理财产品,上线即迅速售罄。而金银猫、银票网、票据客等多家线下票据公司,也纷纷涉足该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银行也开始涉足票据理财业务。平安银行泉州分行相关人士介绍,今年五六月份,平安银行便和招财宝网站合作,推出了票据理财产品“小票通”,上线后“关注度很高,每批额度都是很快就抢完了。”与此同时,民生银行下属的民生电商,也推出票据理财产品“e票通”。
一时间,票据理财风靡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据了解,这些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销售的票据理财产品,认购起点一般为1000元,收益率多数在6%~8%之间,少数产品宣传称可达到8%以上甚至10%,其承兑银行为各大银行。相比其他理财投资渠道,标榜如此高收益的票据理财产品备受关注,并得到热捧。
多方面原因促使销售火热
票据理财产品之火爆,和当时化身“宝宝”产品的货币基金崛起之势可谓相似。
据介绍,所谓票据理财,即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投资标的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模式是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将其所拥有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抵押担保,并以此进行融资,到期返还的投资者收益相当于融资企业的贷款利息。
“而互联网票据理财,简单说就是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将其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委托互联网平台进行抵押,而投资者则通过平台注册进行投资。”行业人士介绍,一般情况下,这些票据主要为商业汇票,或直接投资货币市场上的各类票据,如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等。
对于票据理财产品火热的原因,市区一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对企业来说,银行提供的融资产品往往有着人力、时间成本的限制,而票据理财通过票据中介服务公司,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资金募集,时间短、流程少、效率高,能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而对投资者来说,高收益无疑是最大的卖点。该人士称,目前互联网宝宝类产品收益在4%左右,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始终不温不火,保持在5%左右,而票据理财产品的收益,从过往产品来看,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远高于这两类产品。目前,根据企业资金需求时间的紧迫程度不同,市场上票据理财产品合理年化收益率约为5%至7%,如果超过此范围,不排除一些平台在推广初期以高收益率吸引眼球的可能,或存在无法估量的更大风险。
互联网票据真假难考证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一法则通用于整个理财市场。作为新兴产品的票据理财产品,风险有哪些?就此多位行业人士给予了剖析和提醒。
首先,票据真假考证问题,是行业人士普遍关注的重点。一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吴先生认为,票据理财产品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抵押,代表的是银行信用,但并不表示没有风险。他介绍,尽管伪造一张票据的成本较高,但是局部修改票据的情况还是较为常见,虚假票、克隆票真假难考证,投资者更是无法把控。
其次,投资平台资质、信用问题也是一大风险点。行业人士李女士认为,票据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关注,但是产品有没有担保、担保企业的担保能力如何、万一出现问题平台有没有能力兑付,都是投资者应该考量的。她认为,相对而言,选择有信用、有实力的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如京东、阿里等,或者有银行背景和信用做担保的产品更有保障,而中小型票据互联网理财平台的监管和保障都较弱。
再次,就是无法兑付的风险。行业人士黄先生表示,无法兑付风险点较多,一是多数人认为无法承兑的可能性即银行破产,这种可能性极小,而实际上,央行《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明确表示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二是如果票据转让次数过多,流通过程中出现背书不连续、名称与印鉴不符、不盖骑缝章等差错,也会给票据兑付带来风险,三是平台资金链断裂,平台倒闭或跑路。
行业人士认为,一些票据理财产品打出宣传称“无门槛、无风险”、“100%零风险”等,投资者不能被宣传所迷惑,实际上投资都有风险,应该多比较多考量再入手。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