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案例明显增加。这些不断增加的案例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第一,全部是债务人(融资企业)主动申请破产重组;第二,全部都是破产重组,而不是破产,产能不退出,主要意在削债;第三,出现了不管单个企业是否盈利而一律“集团打包”申请破产重组、统一削减债务的情况。
这种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积极的方面是,促进了债券市场向信用风险定价的市场化方向演进,同时降低了企业的杠杆率。但消极的影响也只得高度关注,这种不经过债权人同意的单边违约行动,已呈现出一种越来越令人担忧的恶意逃废债苗头,并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
首先,这种以削债为目的的违约与中央“去产能”的精神不一致。这些企业只是削掉了债务,其产能却并没有从退出,而是继续留在了所在行业。
其次,这种以削债为目的的违约可能诱发“债灾”。以先前出现的中铁物资宣布其发行的大量超短融(SCP)、短融(CP)、中票(MTN)等的停牌为例,其可能被配置在了公募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之中了,而公募基金需要维持每日可赎回,如果出现较多中铁物资之类的债券停牌,就可能出现挤兑甚至若干公募基金的倒闭。
第三,这种以削债为目的的违约导致银行控制坏帐和维持资本充足率更加困难。企业主动申请破产重组,导致银行很难事先加以预防,由此带来企业坏帐率不可遏制地上升,将会“一对一”地消耗银行的资本金,造成银行维持资本充足率的困难。特别是我国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全部进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行列,根据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目前公布的日程,将会在2019年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充足性要求》(TLAC)。据估计,TLAC执行之后,大致相当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低监管要求将会由现在的11.5%(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执行的水平)提高到19.5-26.0%,而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在13-16%之间,在不良继续上升的背景下,持续维持现有的资本充足率已开始捉襟见肘,TLAC将进一步拉大资本金缺口,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出现“资本紧缩”:虽然拥有大量资金,却因为资本充足率不足而无法为经济提供必要的融资。
第四,这种以削债为目的的违约可能系统性加剧企业再融资困难,并招致成批出现资金链断裂。目前一些企业出现的以逃废债为目的的违约行为,已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因为风险的不可控而一刀切地拒绝为所有钢铁、煤炭、有色等“两高一剩”行业进行再融资,而接下来的一段时期,恰恰是“两高一剩”债券到期的高峰,再融资的断裂会直接造成行业整体性的坍塌。这种状态最终会与当年温州少数老板的跑路,造成银行抽贷,最终出现全面坍塌的状态如出一辙。
政策建议。第一,完善《破产法》,允许债权人对债务人(企业)主动申请的破产重组具有否决权,以依法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第二,尽快明确“去产能”白名单,稳定市场预期,避免金融机构一刀切地停止融资,诱发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全行业性的再融资断档。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