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闽南网 > 财经 > 产经新闻 > 产业 > 产业资讯 > 正文

德化:陶瓷艺术家着迷古老烧窑技艺 致力推动传承与创新

2016-12-02 19:00 来源: 东南网 分享到:
在德化,有一群执着的陶瓷艺术家,着迷于古老的烧窑技艺,致力于推动这种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在德化,有一群执着的陶瓷艺术家,着迷于古老的烧窑技艺,致力于推动这种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柴烧工艺,烈焰下的变化万千

­  孙义渊对新鲜出炉的一窑产品颇为满意。

­  在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的一处小山坡上,古老的月记窑破败而落寞地卧立着。11月30日,在月记窑下的洞上陶艺村,德化首届陶艺创新大赛落下帷幕。

­  入围作品共58件,一半以上为柴烧作品。其中,名为《挣脱》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两件柴烧作品获得二等奖。本次大赛的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对这两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打破传统,创新表现,柴烧的效果变化极其丰富。”

­  如今,全德化仅存三座仍可烧制瓷器的龙窑,其中月记窑历史最为悠久。400年来,月记窑一直静静地冒着窑烟。400年后,一群执着的陶瓷艺术家前来追根溯源,筹办工作室,延续着月记窑所代表的柴烧工艺。

­  最古老 最纯粹

­  陈连超的柴烧工作室就在古老的月记窑旁。走进工作室,便看到他正在与客人们分享近期烧制出的宝贝。

­  他手中拿着一个小茶碗,慢慢转动:“这上面的火痕多像被风吹过的大漠啊!”细看那小茶碗,碗沿处落灰分块沉积,分块之间留有一条条细缝,像极了乌云中的一道道闪电。陈连超不住感叹:“大漠飞沙,雷电交加,是多么壮阔的图景啊!”

­  说话间,他拿出另一个茶碗。

­  乍看之下,两个茶碗风格相似,却又不相同。陈连超解释道,两个茶碗是同窑同批烧制,“但火痕让它们讲述不一样的故事”。

­  陈连超一面分享宝贝,一面向客人解释形成这些独特效果的原因:“柴烧作品不上釉水,器物的颜色和光泽完全来自土坯、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木灰飘落,形成天然釉面;火苗跳跃,留下阴阳变化。自然形成的灰釉使得器物表面形成或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和各种颜色变化,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且难以预料,一种质朴、浑厚、古拙之美油然而生。

­  柴烧,以薪柴为燃料烧制陶瓷器物的烧制方式,最早见于明代《天工开物》“陶埏篇”,可见其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德化开始倡导“以电代柴”,柴窑被电窑、气窑取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器物有了个性化的追求,才让柴烧重放光彩。

­  只可遇 不可求

­  进窑一色,出窑万千变化,不仅陈连超为之着迷,陶宝轩的林开阳也是如此。

­  来到陶宝轩的这天,正是林开阳新作品出窑的日子。

­  对这次的作品,林开阳很满意,还没等到磨底完成,就忍不住将照片发上了朋友圈,引来众人点赞。

­  林开阳强调,柴烧追求自然,不确定性也高,“可以说每一件都是孤品”。加之柴烧要求使用优质陶土、纯手工拉坯和全程柴烧,作品价格自然不低。

­  多年从事柴烧,陈连超和林开阳都有相似的感受。“就像出窑效果可遇不可求,好买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陈连超说。目前,人们虽然开始逐渐接受柴烧,但认可度偏低。据了解,德化从事柴烧的有80多人,其中的一些人开始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打开市场。对此,林开阳不敢苟同,“我无法干预别人的经销模式,唯有坚持自己的理念”。

­  在林开阳眼中,每一件作品都像自己的女儿。他如此描述:“就像谁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得好,我也不舍得自己的任何一件作品被贱卖。”

­  很幸运,林开阳遇到了不少欣赏他作品的人。有一位客人,只要林开阳有新作品,就会前来观赏购买,他的话给了林开阳很大的安慰:“我希望有一天你告诉我,因为优质陶土资源有限,烧制技法提高,作品有了更高价值,而不是盲目跟着别人一起降价。”

­  老工艺 新技法

­  虽然柴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不容小觑。上世纪80年代,政府正是看到柴烧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才提出“以电代柴”,促进森林保育。

­  中国德化柴烧协会会长孙义渊认为,追求艺术的同时促进环保,才能有长远发展。于是,他开始在窑炉上做文章。

­  传统柴烧窑炉只在上部有一个进柴口,在下部设有进火口。据孙义渊介绍,这样的设计,木柴只能一次燃烧,既没有充分利用能源,产生的粉尘又会污染空气。孙义渊改良后的柴窑,包括坯窑室和燃烧室,燃烧室用栅栏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下燃烧室有进火口和添柴口,左侧连接烟囱。

­  木材在燃烧的时候,火焰在烟囱的抽力作用下向上升腾,从下燃烧室进入上燃烧室,又回到下燃烧室再进入坯窑室。如此循环,使得下燃烧室里的燃料能够经历两次燃烧,燃烧更充分,实现窑炉温度达到400℃以上即无烟排放,环保又节能。

­  孙义渊用数据说话:“烧一次窑大约要用3吨废木料,如果用普通柴窑则将遗留下至少150公斤的木炭,而用改良后的柴窑,遗留木炭不足2.5公斤。”

­  与此同时,陈连超在技法上寻求突破。柴烧虽崇尚自然,但若与施釉技法结合,也许能创造出更多可能。为此,陈连超到江西景德镇学习如何施釉,希望能根据器物的出窑效果,用釉水添加上自己的理解。

­  “柴烧与施釉结合,是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智慧的交融,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博大精深。”陈连超说。

­  在这一点上,陈连超与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张南章不谋而合。谈到柴烧未来的发展方向,张南章认为,关键在于找到柴烧陶瓷与当代艺术的契合点,并使之成为优势。(福建日报记者 李芳 通讯员 寇婉琼 吴有森 文/图)

[ ] [ ]
分享到:
点击排行
平安人寿泉州公司:执善心筑大业 活耀金改打造好服务 车辆一年出险四次或遭车险拒保 小事故自己处理更划算 节后迎车险理赔小高峰 拖延报案或遭拒赔 人保财险:产品丰富 服务能力大升级 大地保险开通“威马逊”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融入海西建设大局 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平安人寿:“平安福”再升级 保障多保额高 单独二胎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保监会: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不能报批产品 安盛推“中国好车主车险”掀起市场狂潮
本地贷款
搜索贷款一站式搜索各大银行正规贷款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