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闽南网 > 财经 > 产经新闻 > 产业 > 产业资讯 > 正文

1~2月福建紫菜出口量倍增晋企办千场“文化节”助市场恢复信心

2017-03-31 15:32 来源: ­晋江新闻网 分享到:

  “最担心的是谣言没了,市场也丢了。”“塑料紫菜”谣言事件已过去一个多月,为了替行业“疗伤”,近段时间,阿一波、福广家、鲜之惠、优滋美等晋江紫菜加工企业,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上千场形式各样的市场推广活动。

  ­另一方面,日前,厦门海关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今年1-2月,福建省紫菜出口量同比增长1.04倍,紫菜出口并未受到负面影响。

  ­福建紫菜出口量同比增长1.04倍

  ­日前,厦门海关官方微信公布,1至2月,福建省出口紫菜40.7吨,货值52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04倍、63.7%。主要出口东盟及台湾地区,出口值分别为122万元和339万元,同比增长29倍和43.6%,两者占总出口值的87.6%。

  ­业内人士认为,东盟国家与我国的对外边贸逐渐活跃,促使我国的农副产品大量出口,紫菜作为我国特有的产品,交易量也逐年在上升。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近几年,晋江紫菜加工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晋江市东石镇白沙水产加工厂为例,该工厂引入日本先进设备,加大对原有干紫菜的产品研发,生产出属于白沙的调味紫菜产品;此外,积极走出去了解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口味及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调味紫菜产品。

  ­“我们主要出口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地区,出口并未受太大影响,甚至本月出口量还有所上涨。”紫菜品牌优滋美负责人告诉记者,3月的出口与内销形成鲜明对比,出口影响不大,但内销呈下滑趋势,而国内市场才是公司销售的重头。

  ­上千场简化版“紫菜文化节”来袭

  ­记者了解到,与优滋美一样,晋江紫菜加工企业主要依托国内市场。谣言事件已慢慢消逝,然而市场恢复情况依旧让许多企业揪心。

  ­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秘书长、福广家总经理曾华青坦言,从渠道上来看,农贸市场的市场信心恢复比较困难;从区域上来看,海南、东北等地市场下滑比较明显。

  ­“至少下滑3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数据在行业内普遍存在,有些企业甚至更高,还有个别紫菜加工企业处于停产的状态,情况不容乐观。

  ­面对销售额下滑的事实,晋江紫菜行业如何“疗伤”呢?记者了解到,作为晋江紫菜加工龙头企业,阿一波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上千场形式各样的市场推广活动。

  ­阿一波市场部人员陈清杰告诉记者,近段时间,阿一波在海南、河南、广西、广东等各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陆续开展了700多场地推活动,目标是完成1000场。

  ­“全国各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都在做,主要通过‘阿一波紫菜文化节’主题活动,对消费者进行紫菜知识的普及,现场引导消费者了解紫菜多样化的做法,如紫菜汤、紫菜煎蛋、紫菜饺子等。同时邀请消费者免费试吃、邀请亲子家庭现场DIY寿司。”陈清杰说。

  ­在阿一波总经理李志江看来,这一波近千场的地推活动,可以说是“首届晋江紫菜文化节”的企业简化版。

  ­近千场地推活动的工作量可谓不小。“我们公司的人员毕竟有限,为了做好这一波活动,我们联合全国上千家经销商一起做。”李志江说,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市场信心有所恢复,部分区域销售额甚至逆势上扬。

  ­除了阿一波以外,鲜之惠、福广家、优滋美等晋江紫菜加工企业也发动大规模的地推活动。目前而言,农贸市场的情况依旧不乐观,农贸市场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年纪较大的家庭主妇。不少企业表示,针对这一方面,已经做了“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记者 王文通)

[ ] [ ]
分享到:
上一条: 2017家禽产业发展大会举办 呼吁关注家禽行业
到尾了;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点击排行
平安人寿泉州公司:执善心筑大业 活耀金改打造好服务 车辆一年出险四次或遭车险拒保 小事故自己处理更划算 节后迎车险理赔小高峰 拖延报案或遭拒赔 人保财险:产品丰富 服务能力大升级 大地保险开通“威马逊”灾害理赔“绿色通道” 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融入海西建设大局 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平安人寿:“平安福”再升级 保障多保额高 单独二胎家庭应该如何做好保险规划 保监会: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低于150%不能报批产品 安盛推“中国好车主车险”掀起市场狂潮
本地贷款
搜索贷款一站式搜索各大银行正规贷款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