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前夕,真的双降了!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晚间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此举进一步加大了业内对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此前21日,央行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了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6个月,利率3.35%,共1055亿元流动性。
而在腾讯“证券研究院”周末举行的闭门分享会,多位专家也对货币政策未来的预期表示一致,不过留给投资者的切身问题是,在“钱多了”的背景下,“钱”又应该去哪里?
一问:资金面不算紧 为什么要降准?
“资金面不算紧 为什么要降准”,民生证券固定收益负责人李奇霖提出这个疑问。
不过实际上,尽管时间节点超出预期,但降准降息基本在业内预期之内。多位分析师认为宏观经济层面以及外汇占款下降是主要原因。
中金公司王汉锋指出,三季度的数据公布在上周全部落地,宏观经济层面并无明显起色,经济企稳复苏需要更加宽松的政策来支持。
“目前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成本依然不算低,而且考虑到物价的低迷,特别是生产物价的低迷,企业面临的实际融资成本在10%以上,这显然是跟实体经济的低迷是不相匹配的。考虑到较高的实际资金成本,货币政策依然要有所放松以支持经济的企稳复苏”,王汉锋指出。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负责人李奇霖认为抵补基础货币缺口,平抑资金面波动也是原因之一。其指出,8、9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7000亿,10月也面临财政存款上缴的压力,即使考虑了MLF释放的1100多亿的流动性,目前超储率约为1.8%左右,正常水平应该在2-2.5%之间。
二问:未来还有降准吗?
预期中的降准将至,但这会是最后一次吗?
“降准的次数绝对不止一次,未来可能会看到多次降准”,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这样对腾讯证券表示。
而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也指出,未来宽松周期仍将持续。其指出,目前内需萎靡,经济下行压力仍在,而短期通缩风险升温,货币增速回落,意味着未来货币宽松仍有空间。
但华泰证券则认为未来降息降准的空间取决于国际形势。
其指出,货币宽松之前又受制于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而空间有限,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欧央行再度超预期量宽,故有本次“霜降”。但是自8月末和本次的两次“双降”后,10年期中美无风险利差已从8月的180bp缩至100bp附近的水平。虽然仍有一定利差优势,但空间已显然缩窄。美国经济数据目前看起来也不尽人意,国际新一轮“放水竞赛”也会影响美国的政策节奏,若年内美联储加息预期破产,中国国内就仍有再度降息降准的空间。
不过首创证券的王剑辉观点有所不同。其指出,央行这次行动与前几次初衷有所不同,这次主要为了刺激实体经济,前几次主要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本次可能是今年最后一次降息,可能也考虑到周边主要经济体的政策走向。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