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拦截的背后业务“天花板”的无奈举动
易观智库4月发布的《中国手机安全市场现状研究报告2014》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百度旗下手机安全产品百度手机卫士发展迅猛,上线100天活跃用户市场份额即突破18%,受此影响,360及腾讯的用户覆盖率则有所下降。同步看PC端,根据360一季度财报显示,2014年3月的市场渗透率为93.3%,比去年同期的市场渗透率为95.8%下降2.5%。潜在用户仅增加了0.36亿,360安全市场在PC端能够扩展的领地显然微乎其微。
近期,360安全卫士发布了最新版本,该版本针对年轻网民需求进行了界面和功能的简化。但是其新版本中仍然不难看出是抄袭了“百度杀毒”的设计和理念,甚至功能也一并拿来使用。有业内人士分析,360想要从一贯的恶意竞争回归到产品,但是创新乏力,网民很难买单。对外对手意气风发、对内业务天花板,创新乏力,内外高压下的360,在短期商业利益的驱动下,360安全“弹窗”本质已经再显流氓本色,成为了拦截、打击对手的武器。
时下对互联网产品有一种说法——泛媒体。某种程度上反应迅速互联网产品能快速的为网民传递信息,形成互联网上至为重要的引流。作为已驻用户电脑的360安全产品,无疑担纲着一个“泛媒体”角色。但关键是,泛媒体化要有底线和规则,必须遵从媒体的道德规范,尊重事实,传播合法信息。如果泛媒体化跑偏了,一边利用自身的产品功能去站稳脚根,一边利用泛媒体化属性去诋毁竞争对手,挟持用户充当自己商业竞争的人质,那么这种竞争手段比如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弹窗怪相需加强监管
2013年9月,360恶意拦截搜狗触犯反垄断法;2013年10月,360对金山产品全面拦截;在不到一年时间内,360对百度拦截次数超过2066万次……作为“拦截”惯犯,360在庭审中屡战屡败,也收获了“败诉专业户”的称号。
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竞争的优劣势变化是极为迅速的。而冗长、严谨的司法审判程序,显然早已无法适用于这样的竞争领域。法律维权的困局在于:由于司法损失远小于争斗损失,即便法庭判决过错方输了官司,但在法庭外它仍然赢得了市场。
回想不就以前的一段历史,当微软遭受网景(Netscape)开发的互联网浏览器冲击时,微软的掌舵人比尔·盖茨祭出了操作系统捆绑IE浏览器,随PC免费发放的方式冲击收入单一的网景,引起极大的市场争议。网景提起垄断诉讼,反垄断诉讼官司在美国和欧洲一打好几年,微软坚持认为浏览器应该,也必然是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这几年诉讼期间,微软一方面通过免费策略抢占市场,一方面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浏览器开发,迅速将处于技术劣势的IE浏览器打造成一款至少可以与网景浏览器抗衡的产品。当官司接近尾声时,网景公司也已经奄奄一息了。微软虽然在官司上丧失了声誉,但是在市场竞争上,完胜对方。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