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无线下——他坦言,很多人都会问比邻类似“比邻功能不强大”的问题,如果一个创业者已经知道未来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就应该在前期做好顶住诱惑的心理准备。就好比自己在种一棵大树,不必要的枝桠应该悉数去除。比邻的定位是没有负担的陌生对话,如果加上时下大热的LBS,让用户去线下交往,反而增加了之前的交流门槛。
做产品从微观上来看,加一个功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减掉一个功能非常难,相当于杀掉一批人。但是不是为了一部分用户去增加一批功能呢?我认为不是。现在在3G环境下使用比邻通话的效果不是很好,那么我们应该加一个功能保证这个部分用户的交流呢?操作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之后呢?
于是比邻在围绕陌生+有趣+互助这几个内容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比如现存的:
1.两人如果没有当即关注,下次通话还需要申请
2.类似于nice的标签,所有有关的用户在点击后都会出现
通话+随身——陌陌、Whisper、秘密,这些陌生人交友应用的集中爆发的现象告诉我们,用户期待的是躲在后面,没有负担。一对一语音,门槛究竟有多高?
比邻团队给了我一份数据报告:
1.每月通话次数:100,433,130;
2.每月通话时长: 1.2亿分钟;
3.每月通话后建立的好友关系数量:超过2000万对好友关系
4.总用户数:3000万
刘进龙认为,现有的产品和大量信息已经把人类变成比较封闭的个体,因为我们获取信息的来源非常多,但是和外界的情感互动变得非常贫乏,但这样的需求是非常原始且必须的。
今天来讲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门槛,反而网络的问题更加重要。在网络普及的程度上,3G网络的通话效果非常差,所以在3G情况下是没有办法使用比邻的。当然我们看的不仅仅是现在,比邻团队一直坚信的是,今天做的事情不是解决现在的问题,而是解决一年两年之后的问题。
看来这个门槛其实是设备和网络的普及,比邻相信的是,真正像手机那样的颠覆性可穿戴产品还没有出现,但之后一定会有,那时候所有对于人与人的交互来看,文字和图片已经不能满足交互方式了,但语音可以。
从现今几个比较大的终端生产商的动作来看,比如微软的Cortana+小冰,苹果的Siri,都是将入口锁定在了语音助手和语音交互上。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在下班的途中,坐在地铁里,真的会想要马上打给一个“给你正能量”,和他聊聊今天一天的故事?
或者买菜回家的时候,发现查看图文菜谱简直无聊,而是打给一个提前申请的“教你做饭”达人,让他“手把手传教”?
当然,在比邻面前也存在一些挑战,除了网络,也有内容上的把握和质疑,以及实现这个平台还有多远?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