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摘图)
闽南网4月9日讯 在刚刚过去的3月,银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不但没有出现季末效应,反而呈现出发行量、预期收益率双降的趋势。目前,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徘徊在4%~5%之间,超过“5”的产品已成“香饽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投资市场热点变化的背景之下,银行理财产品也在加快转型,结构性和净值型产品数量增加。行业人士认为,2015年股市整体向好,银行会加大挂钩股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但同时,此类产品的结构也会更加复杂,对投资者的专业性和风险承受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投资需谨慎。(海都记者 蔡潇璇)
结构性和净值型
产品发行量上升
随着投资市场热点的变化,银行理财市场也在逐渐转型。多位理财师介绍,今年以来,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在缩减,浮动收益的结构性和净值型产品数量逐渐增加。
例如,最近,平安银行发行数款保本高收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此类产品挂钩于ETF、股票、汇率等,高达12%、8%等预期最高年化收益,受到颇多投资者关注。
而光大银行近期发行的结构性产品销售也不错。据光大银行泉州分行相关人士介绍,其中一款名为多利宝的挂钩沪深300的结构性产品,半年期预期收益率为3%~7%,一年期的为3%~8.2%,“最低3%基本和一年期定期存款持平,况且市场整体向好,还可以博取更高收益,因此深受欢迎”。
而净值型产品无疑是今年理财市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据介绍,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类似,为开放式、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没有投资期限。
招商银行泉州分行目前热推的天添金、周周发、月添利、睿远系列等产品,均属净值型产品。“此类产品投资一般采用动态保本策略,招行负责固定收益品种投资,权益类部分投资于14家市场上最优秀的阳光私募。”招商银行泉州分行理财师李耀坤介绍,去年以来净值型产品业绩表现不错,年化收益达到10%以上的有多款,深受投资者青睐,每期推出后基本都是秒杀。
而平安银行目前主要推介的“周成长”、“双周成长”、“月成长”等净值型产品,其最高收益率曾分别达到6.04%、6.05%、7.23%,并以7×24小时可预约申购赎回、优秀业绩表现而备受青睐。
趋势今年更明显
将成为主要方向
“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和结构性理财产品,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今后的主要方向。”平安银行泉州分行理财师苏志晶如是认为。而招商银行泉州分行理财师李耀坤也认为,随着利率下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理财产品结构化是必然趋势,也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李耀坤介绍,受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监管进一步规范等因素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正在逐步下行,加上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理财产品的转型势在必行。基于监管要求和市场原因,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和结构性理财产品,将成为主要方向,而对于有一定投资经验,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来说,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渠道参与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会比个人投资更为稳健。
此外,还有理财师发现,从产品类型来看,以往多数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标的多为黄金、汇率、原油等,而今年新推出的结构性产品中挂钩指数的明显增加,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参与市场的机会,“而且相对来说也较为稳健,毕竟机构投资比个人投资更为靠谱”。
结构设计复杂化
投资先熟悉标的市场
不过,相比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结构性和净值型产品的结构较为复杂,收益更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应该多了解多比较。
光大银行泉州分行理财师郑丽丽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挂钩标的走势及收益计算方法,其复杂性可以表现为多个挂钩标的、多个观察期、多个障碍条件或触发条件。选择和投资时,应该看产品说明书中是否直接体现净值型,问清楚是100%保本还是部分保本,并要了解和分析达到最高收益率的概率。
招商银行泉州分行理财师李耀坤认为,2015年股市可能持续牛市格局,银行发行的挂钩股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数量会继续增加。相对来说,目前银行推出的结构性产品,多数都是单层设计,结构相对来说已算简单,接下去随着此类产品数量的增加,可能分包、多层设计,那么结构会更加复杂,对投资者而言也会更加难懂,“结构性产品收益有浮动,而且可能亏损本金,建议投资者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资金小部分、分批次地投入”。
对于净值型产品,理财师表示,此类产品投资范围更加广泛,除了货币市场交易工具之外,还包括券商集合计划、基金专户、ETF等,收益率较高,投资风险也较高,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在投资时,应了解产品的属性,同时不要过于集中地投资一种类型的产品,做到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679111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街沉洲路莲花大厦4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