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后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市场不甚太平。10月10日,中国人民币银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230个基点,设定为6.0078,创下“811汇改”以来的新低,也是2010年9月份以来的最弱水平。
受中间价大幅下调的引导,当日在岸、离岸两个市场的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双双走跌,且均突破6.7大关。截至发稿,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报6.7017,跌272基点;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报跌11基点。
虽然市场早已接受了人民币的贬值趋势,但在此前的贬值通道中,由于央行的干预,市场对于6.7重要关口形成了较强的稳定预期,因此,此次人民币跌破6.7无疑再一次引起注意。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指出,这标志着持续3个月的所谓6.70的“铁底”已经打开,人民币波动区间已迈入新阶段。
事实上,人民币在节后首个交易日出现大跌,这本身并不令市场意外,因为在国庆假日期间,美元指数明显走强,离岸人民币也随之出现大跌,因此人民币中间价以及在岸人民币节后补跌也就在情理之中,这并未打破人民币当前的定价机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认为,人民币此番大跌是由多个因素合力导致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元升值,人民币汇率被动调整,其次,与人民币同为风险货币的英镑,出现了脱欧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人民币10月1日入篮SDR生效,该节点之前,央行干预了一定程度上的贬值预期,这在之后得到释放,另外,外汇储备再度出现下降,加剧了汇率贬值的压力。
6.7的重要心理防线已经突破后,后续走势无疑成为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了。从市场大环境来看,很多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人民币仍有较大的贬值压力。美国年底的最后一次加息预期强烈,美元持续处于强势区间,外汇储备下降以及人民币的大跌可能引发旺盛的购汇需求。刘东亮认为,美元继续走强和人民币续跌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人民币中间价与即期汇率可能逐步测试6.72-6.73,不过如果出现单边走势,央行可能会继续入场干预。
不过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并无持续大跌的基础。人民币入篮SDR生效后,虽然短期的直接反应是释放了前期被压制的贬值预期,导致进一步贬值。但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事件,估计更多的央行会提高其储备资产中的人民币比例,国际贸易中也会出现更多的人民币计价贸易,总之是会增加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这会促使人民币汇率逐渐向国际均衡汇率靠近。
事实上,相关机构的研究模型显示,人民币的失衡程度正在逐步缩小,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与均衡汇率水平相比已经非常接近,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内在贬值空间并不大。
Upright Capital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刘陈杰表示,通过技术模型分析显示,未来两个季度短期资本外流压力缓解。加上资本账户管控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干预,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突然爆发的可能性下降。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而言,综合考虑国内外部门的相对基本面情况,当期人民币大约有6%左右的贬值空间,面临的贬值压力比较温和。(证券时报记者 方海平)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