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城西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的金沙遗址曾出土了1000余根象牙,重量数以吨计。对于象牙的来源,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是古蜀国与外界贸易交换而来的。在交换过程中,不同文明在成都融合: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和玉石器等部分特征分别与中原殷商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相若。而以杖代表神权王权、使用黄金面具等,又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普遍的文化特征相似。
学术界认为,早在4000年前,古蜀国就通过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长期开展对外贸易,并因此与域外不同文明保持着频繁的交流,进而形成其独特气质。可以说,上古时期,成都就是国际贸易的枢纽和世界文明的交汇地。
不过,在此后的历史演进中,人们对四川盆地却形成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和“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认识。尤其是在海权兴盛的时代,深处内陆的成都受到地理阻隔等因素的影响,不再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与世界交往的腹地。这并不符合成都应该有的位置。随着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成都作为中国开放的门户枢纽和对外交往中心的地位得到重新确立和复兴。
目前,成都国际航线数和年度出入境流量都位列中国第四、中西部第一。“蓉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铁路班列联通亚欧大陆21个境外城市。285家全球500强企业入驻、17个国家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与92个国际知名城市缔结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2017年年底,成都确定了城市进阶的“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从2020年到2035年,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最近,成都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及《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表明了这座城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历史也给予了成都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起中国全面开放的宏大图景,打破了“沿海—内陆”开放模式,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成都发展的势与场,极大强化了成都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在全新的开放格局下,新的历史从现在开始。成都,再次站在全球贸易、文明的交汇节点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